绿色理念下的小学校园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ny_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提供发展支撑力量的摇篮。小学绿色校园是中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经济节约等多个层面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可见的未来,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小学的规模、校舍面积等还会出现进一步的增加。与此同时,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推进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教育百年来的既定体系,小学绿色校园的设计应以其为导向,对现有的空间形式进行重塑。而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机构在近几年对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学校、绿色校园的大力倡导,以及新版《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出台,也揭示出中国小学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所面临的紧迫需求。
  本文以城市公立普通小学为研究对象,引入绿色建筑理论、生态设计理论、环境教育理论、环境行为理论等相关的内、外学科理论,挖掘小学绿色校园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分析小学绿色校园的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及其区别于一般校园设计的具体设计策略。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等,提出小学绿色校园的研究应该超越节能环保、物理环境质量等硬性生态指标的狭隘范围,对儿童行为心理、新型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等社会化元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深化绿色校园的内涵,形成完善的小学绿色校园设计体系。
  第二章对绿色理念、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绿色校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
  第三章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上海两座城市的10所小学校园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中国小学校园建设普遍存在的用地紧张、气候因素应对不足、室内外环境质量不佳等6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在校师生对校园空间的需求和意愿,以此作为小学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建构的基础。
  第四章完成了对小学绿色校园设计的理论建构,总结小学绿色校园的内涵,提出小学绿色校园的主要设计影响因素,明确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
  第五章结合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的各项要求,提出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空间形式灵活适用、室内外环境健康舒适、校园空间适度开放、绿色教育形式多元的设计策略,结合国内外优秀校园设计案例,对土地集约化利用、适应风环境的设计、灵活的教室空间设计等若干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六章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中国小学绿色校园设计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以及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部分地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大量煤矿企业关停,众多煤矿铁路工业遗存也随之产生。面对着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不断产生的用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矛盾,这些延伸在城市、工厂及矿区之间的煤矿专用铁路和相关附属建筑和设施,在面临被城市淡忘和拆除的夹缝中寻求着“回归”城市的一线生机。
  城市触媒作为城市更新中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其倾向于通过最小干预的方式引入新元素来影响既有元素,从而刺激并引导后续开发,进而引发城市复兴。煤矿铁路工业遗存是
豪布斯卡作为城市综合体中最具代表的建筑模式,充分体现了城市综合体高效集约化的特征。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存空间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功能被放入地下空间,因此,地下豪布斯卡模式已逐渐成为城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地下豪布斯卡并没有标准的定义,在学术界以及工程实践中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此外,在地下豪布斯卡空间系统中,由于地下空间的自然特征,人们很难对整个空间系统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地下空间的流线组织、空间布局等都对提升空间使用率及空间体验,进而为建筑带来
滨海村落作为我国村落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①的大背景下,村落的传承、再生,村落空间的更新与保护愈来愈引起重视。同时“美丽乡村”②建设推动了滨海村落的发展,也加强了滨海村落生态文明的保护。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特别是传统村落要保护好。”由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从理论、政策到实践内容愈来愈多,逐渐引起全国范围内各领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滨海村落的研究上升到新的高度,以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海洋发展的政策纲要为契机,滨海村落在全国范围
摘 要:采用CFTC所提供的投资者分类数据,通过VECM模型分析石油期货市场的四类投资者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资金管理者是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石油价格的冲击也高于其他投机者。因此应该加强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的管制,避免过度投机造成的价格波动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石油价格 资金管理者 其他交易者 互换交易者 生产批发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合院住宅作为一种居住空间模式,顺应我国传统居住形态对院落空间眷恋的深层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城市生活特点,以多变的组合方式、灵活的布局特征形成较好的居住体验。其低层高密度的特点又使其自身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价值。近年来,在实践层面,众多开发者与设计者基于不同地域、不同条件对合院住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层面,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但概括而言,国内将合院住宅作为一种居住建筑类型,从设计层面对其系统的梳理、分析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因此,本文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调研、分析、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到中期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预示着出现由“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演化。同时,作者关注到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该群体往往处在一个“农村回不去,城市进不去”的进退两难尴尬境地。面临三重压力:失地后变为“下岗人员”,焦虑于经济收入;进城后成为“异类”,纠结于身份认同;上楼后失去“自由”,纠结于行为习惯。完全按照城市住区设计的住区,虽说居住硬件条件大为提升,但其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难以适应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
  住区外部空间作为居民日常行为活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紧缺问题已危及居民的工作生活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严寒地区幅员辽阔,加之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年频发的极寒与高温天气对严寒地区城市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住区作为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聚居地,其空间形态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住宅建筑的能耗水平。因此,亟待针对严寒地区城市住区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气候的特殊性,开展改善住区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住区空间形态对室外热环境及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以提升住区热环境
摘 要:文章通过事实案例分析民办高校管理中的不足,初步探讨如何完善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规范民办高校人事管理。  关键词:民办高校 劳动仲裁 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21-02  某民办院校年轻教师,因其所在专业调整,该教师劳动合同终止后不再续聘;该民办院校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对该教师做出经济补偿,该教师对补偿金额
期刊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加剧,各国学者逐渐开始关注街区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联机制。商业街区使用人流密集,建筑密度高,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使用者室外停留时间长,对室外舒适度要求更高,以成为城市中微气候亟待改善的区域。尤其对于东北严寒地区来说,冬季寒冷漫长,商业街区使用效率较低。通过对商业街区进行气候适应性规划,以提升室外微气候舒适度,从而提升街区的使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气候环境与建筑环境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对于严寒气候影响下的街区形态调控,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
摘 要:高校以培育高层次人才、研制输出高端科研成果和兴办特色科技型实体产业等为核心内容,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功能。但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金钱至上的风潮严重侵蚀着高校,于是以行政化管理泛滥和失控为源头的种种偏离正确轨道的异化表现不断在高校出现,危害着本体和社会经济建设,为了正本清源,高校就必须以去行政化管理为起点,使用严厉的措施在教学、科研和产业等领域逐项纠偏,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实现其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