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助词“过”的翻译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时体问题是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其中,对动态助词的讨论尤其热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汉语时体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对助词“了”、“着”、“过”等字的研究基础上的。“过”,在汉语中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由动词语法化成为动词后助词。从以往的研究结果看,人们对动态助词“过”的时体意义认识不尽一致,主要争论在于“过”是“时”标志还是“体”标志,还是“时”、“体”合一的标志。此外,诸多学者倾力于“过”字的时体意义研究,对“过”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语翻译研究则着墨较少。   本文借鉴时体研究、助词研究、翻译研究以及语料库研究等研究成果,自建以二十一世纪以来书面文学作品为主,约三百万字的英汉汉英双向翻译对等语料库,采用从中到英,从英到中的双向比较方法,以译文作为“过”的意义和功能阐释的重要参照手段,基于语料库进行研究,既有定量的实证分析,又有定性的功能解释,在自然语料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动态助词“过”和英语完成体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语法方面,动态助词分为“过1”和“过2”。“过2”具有“经历体”的标志意义,是指相对于某个参照时间而言,句子所表述的事件是一个在参照时间之前发生并于参照时间脱离的事件。“经历体”的表达可以和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时间结合使用。   (二)在语用功能方面,“过”主要表达所述事件的现时相关性,和英语的完成体一样,主要强调动作在某个参照时间前已经完成以及对现时情状产生的影响。   (三)通过对汉语原本与英语的汉语译本中“过”的对比研究,发现“过”英译时主要对应于英语的完成体、一般过去时及其他形式。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动词分类、助词“过”的语用功能、语境意义有关。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汉语“时”和“体”研究以及动态助词“过”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媒介即讯息”,这一由传媒界权威学者麦克卢汉早在上世纪提出的见解预见了媒介在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认识的世界是媒介的世界。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消
幽默尤其是言语幽默是人们口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因此自古希腊以来它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对象,但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幽默的本质是什么”,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并随之产生
学位
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幽默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到语言学,都有学者在研究幽默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框架
18世纪末,随着殖民主义的浪潮盛行于世,西方思想家开始设想一个新的、恒久的全球秩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边沁与康德先后提出了“永久和平理论”。边沁的“永久和平理论”带有
本论文尝试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考察小说作者如何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意识形态,从而最终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一直以来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
恭维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或长处进行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Holmes,1986)。作为交际的润滑剂,这种言语行为在社会交际中运用频率比较高,因而引起了学者们对
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角色为学习的辅助者。这一角色比传统的“教师全知”的授课方式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托妮·莫里森,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是当代文坛上最出色和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许多生动的黑人女性
学位
华德福教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宗教教育运动之一。现在全球有一千多所华德福学校分布在六十多个国家,其中美国有两百多所,中国有五十多所。在现有的关于华德福的文献中,尚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