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时体问题是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其中,对动态助词的讨论尤其热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汉语时体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对助词“了”、“着”、“过”等字的研究基础上的。“过”,在汉语中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由动词语法化成为动词后助词。从以往的研究结果看,人们对动态助词“过”的时体意义认识不尽一致,主要争论在于“过”是“时”标志还是“体”标志,还是“时”、“体”合一的标志。此外,诸多学者倾力于“过”字的时体意义研究,对“过”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语翻译研究则着墨较少。
本文借鉴时体研究、助词研究、翻译研究以及语料库研究等研究成果,自建以二十一世纪以来书面文学作品为主,约三百万字的英汉汉英双向翻译对等语料库,采用从中到英,从英到中的双向比较方法,以译文作为“过”的意义和功能阐释的重要参照手段,基于语料库进行研究,既有定量的实证分析,又有定性的功能解释,在自然语料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动态助词“过”和英语完成体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语法方面,动态助词分为“过1”和“过2”。“过2”具有“经历体”的标志意义,是指相对于某个参照时间而言,句子所表述的事件是一个在参照时间之前发生并于参照时间脱离的事件。“经历体”的表达可以和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时间结合使用。
(二)在语用功能方面,“过”主要表达所述事件的现时相关性,和英语的完成体一样,主要强调动作在某个参照时间前已经完成以及对现时情状产生的影响。
(三)通过对汉语原本与英语的汉语译本中“过”的对比研究,发现“过”英译时主要对应于英语的完成体、一般过去时及其他形式。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动词分类、助词“过”的语用功能、语境意义有关。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汉语“时”和“体”研究以及动态助词“过”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