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2年处于世界排名中的第二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能够创造如此巨大的奇迹,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投资、高储蓄和高外部需求。这样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其中的储蓄持续增加得到了重视。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59%,其中,企业储蓄率由1992年的11.3%增长到2012年的25.4%。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可知,高储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总投资小于总储蓄,而之间的差额只能依赖国外市场进行消化;同时高储蓄抑制了消费,扩大内需动力不足。因此探讨企业储蓄率持续增长的背后原因,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具有重要意义。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融资约束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在现阶段金融环境存在排斥的情况下,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被迫为融资进行储蓄,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以及行业产能原因,企业生存面临市场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为了能够符合产业转型的要求,使得企业在成长阶段面临市场环境不确定时,进行更多的储蓄。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中,不同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储蓄率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以企业高储蓄背景下,依据所有制类型,将企业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上市企业,来分析所有制类型在影响企业储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上市企业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其原因在于市场化的环境中,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选择具有较强背景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面临较强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紧接着本研究将市场环境不确定作为唯一变量加入到影响企业储蓄的模型中,来验证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对企业储蓄的差异是否显著。其结果显示:在模型中,不确定变量对企业储蓄的解释程度达到0.987,说明当企业面临不确定时,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储蓄动机。研究结果与本文提出的研究现状相符,使得影响企业储蓄的影响因素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从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质量以及资本市场完善角度提出针对性意见。本文认为,对于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资本市场来说,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要有区别性对待。一方面,对于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要更加重视分红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满足不同类型与规模的企业的融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