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择时与财富转移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证券估值的方法都是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上所有有关于该股票的信息都会很快被市场参与者捕捉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这也意味着股票价格反应了企业的内在价值。但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发行股票,在股价被低估的时候回购股票,即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具有择时行为。而传统的证券估值方法却忽略了这点,由于此现象的存在,财富会在各个市场参与者之间转移。那么在我国相关法律与制度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是否更加严重呢?如何量化这种财富转移,发现这种财富转移的主要渠道,从而更进一步发现影响这种财富转移的因素,保护我国市场参与者的利益,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1991年至201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验证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的存在性,并且发现股票发行择时是财富转移的主要渠道。同时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主要受到公司股价被错估的程度、个股收益率波动、公司市场择时意愿、公司股权集中度以及政府干预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被错估的程度越大,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就越大;在我国政府干预度较高的市场环境,个股收益率波动、公司市场择时意愿、公司股权集中度对于股票择时发行与择时回购中财富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是:通过上市公司股票发行择时与回购择时这两种财富转移的渠道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其次是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财富转移的量化方法引入到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的研究中;同时基于我国特殊的市场背景,将政府干预度和公司股权集中度这两个变量纳入到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的财富转移的研究体系内。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将对于研究领域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财富转移量化方法的引入扩展了国内研究上市公司市场择时中财富转移的量化方法。从现实意义来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更加理性的分析股票价值,认识可能由人为控制的财富转移带来的潜在风险。最后基于文章结果的政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的方向。
其他文献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可靠交易方式、产生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熊比特的金融理论表示: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银行规模逐步增大,在产
学位
贫困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研究关注的重点,但以前的研究基本都是先对家庭是否为贫困进行事后的、静态的判断,然后政府再利用事后调查进行扶贫救助。可以看出这样的方式总是滞后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制定的反贫困政策,只能是亡羊补牢,贫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研究贫困的、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的指标,以分析贫困人口的福利变化和面临的风险。直到世界银行提出“贫困脆弱性”概念之后,对家庭贫困的研究
学位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牛熊转换,股灾来得突然且十分猛烈。在这次股灾中,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面临巨大的考验,金融监管问题被再次摆到了重要的位置。随着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对股票定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公开信息解读能力的不断加强,市场参与者中知情交易者的数量在增加,合法的知情交易也愈发频繁。这部分基于科研和技术优势的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导致内幕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也使得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变得更为复杂,对监管层提出
学位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加强公司创新势在必行。高校背景独立董事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人脉资源关系等特质,可以给上市公司创新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创新资源上的帮助,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聘任高校背景独立董事会显著提高公司创新,并且在影响公司创新的因素如政策法规环境、所有权性质、股权集中度等不同的公司内,高校背景独立董事对公司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已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代理成本。自Jensen &Meckling提出代理成本问题以来,历经40余年的发展,关于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对代理成本的界定、衡量、影响因素、如何治理等方面,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而近年来,“文化与金融”的交叉和
学位
信用评级机构因其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的功能,被称为 “金融市场的看门人”,评级机构的存在一度被认为是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推动力。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让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到评级机构功能的缺失对一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破坏力,这也使得危机过后,各国都开始着力于构筑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保障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国内方面,信用评级业自80年代末萌芽诞生后,先
学位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各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再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至今,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27年时间。在这短短的27年,机构投资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基金、券商、保险、信托、QFⅡ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发现
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运转应该遵循其本身的规律。然而,股票市场泡沫的周期性更迭演化,直至出现的市场崩溃,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当然,金融泡沫并非中国股市的特有现象。因此,本文针对中国股市常有的泡沫现象,利用数学工具对其进行建模研究,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金融资产泡沫,以及防范其崩盘带来的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金融泡沫问题,对于市场投
学位
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对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层面,本文试图从方言的角度来解释公司的经济行为。文章的主要逻辑思路是已有文献验证了社会信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关系,社会信任度水平较高的地区,公司持有的现金较少。近期又有文献验证了各个地区方言的差异与每个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基于此,假设方言多样性通过影响社会信任的建立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关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汇率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2010 年恢复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2012 年、2014年扩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2015 年“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向纵深推进:对前期QFII的扩容,2011 年推出RQFII制度,2014 年、2016 年相继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等等。这些改革措施,特别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