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汉通婚现象看城市回族适应的差异性——对北京回族聚居社区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少数族群的适应问题的研究中,族际通婚现象是一个值得切入的观察点。由于不同族群成员之间的亲密接触和相互联姻可以反映族群交往中较深层次的发展状况,族际通婚一直是测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婚姻尤其是族际通婚不仅是个人问题,更可以反映两个人所在群体深层次的关系以及相互融合程度。在城市背景下研究族际通婚现象,尤其是少数族群和大群体的通婚现象,不仅能够触及少数族群在城市大环境背景下的适应状况,由此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民族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对北京四类背景不同的社区居民关于回汉通婚接纳程度的调查研究,试图了解城市中回族群体的适应情况以及适应程度的差异性。  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少数族群之一。解放前,回族因宗教信仰与饮食习惯上的特殊性,在城市中的生存发展一直局限在相对聚居的“寺坊社区”,在婚姻问题上,回族多恪守传统的民族内婚制度。解放后,随着“寺坊社区”的逐渐减弱,回族的这种民族内婚制度有所打破。改革开放后,城市中的回汉通婚现象更加突出。回汉通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回族适应时代变革和环境变化的状况,而不同地区回汉通婚现象接纳程度的差异,又可以反映出回族适应程度的差异性。  本文将“适应”定义为回族群体为了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发展,应对变化作出的部分改变与调整。这种适应或是主动,或是掺杂着妥协与无奈,它是回族应对城市化和散杂居状况的一种策略。本研究认为城市中的回汉通婚现象以及回族居民对回汉通婚现象的态度能够反映城市回族群体适应状况,城市化和杂居化程度不同的社区背景下回族居民对回汉通婚现象接纳程度的差异是回族适应程度差异性的一种表现。本研究对不同社区背景下城市回族对回汉通婚现象的态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城市回族适应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性的因素。
其他文献
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离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切实有效的路径。“精准扶贫”提出到实施,已有三年左右的时间,脱贫成效显著。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许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对被诊断者的行为的分析,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着诸多弊
为探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引发种子对高粱芽苗耐水分亏缺的生理调节效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将高粱种子(辽粘6号)采用20%的PEG 8000溶液,在18℃条件下浸泡48h,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对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日常行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便出现了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中建立和安排自己情感生活的现象,网恋就是其
本文以杭州市农家女土地权益为例,从社会性别和社会公正的视角探讨了农家女土地权益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发现,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征地补偿款、土地
《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 (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是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6年本)》为基础,结
近年来,我国女研究生这一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她们的婚恋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女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能让她们占据婚恋方面的优势,高学历反而使她们成为不能将其转换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 ,痕量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 NO-2 的测定线性范围为 1~ 7μg/2 5ml,检
产业化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领域的又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以契约为纽带,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的形式,在解决农户与市场矛盾、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