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陷光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能源日渐短缺的今天,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开发新能源的有效方法。在诸多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结构薄、吸收效率高、可批量化生产等诸多优点,但是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吸收性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陷光结构已成为提高太阳能电池吸收效率的常用手段。尤其是金属纳米结构因其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可获得能量的局域增强和吸收光谱的展宽。同时,具有多层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在吸收层表面镀多层光学性质相匹配的减反射膜可以提高光的入射率;同样的,插入多层背反射电极可以在阻止背电极材料散射的同时,减少光的透射损失。因此,设计特殊的陷光结构和插入多层薄膜已成为获得高效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两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平板型太阳能电池理论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位置与形状的金属纳米结构对太阳能电池陷光效果的影响。通过与平板型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对比,获得高效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对金属表面等离子体陷光结构的要求。2、设计由前置ITO余弦型光栅和后置半椭圆形金属背反射结构优化组合而成的超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前置余弦型光栅结构主要通过散射效应提高太阳能电池在短波段的吸收效率,而金属背反射陷光结构侧重于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效应提高有源层在长波段的光吸收效率。在垂直光照下,双界面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吸收效率最高可达到75.36%,比普通平板型57.37%的吸收效率提高了 31.35%。除此之外,考虑了新型陷光结构对入射光角度的敏感性。当入射光角度在0°至68°范围内,此双界面陷光结构都能保持较高的吸收效率。3、基于普通单层太阳能电池结构增加额外的减反层和背电极,进而设计出新型多层非晶硅薄膜电池。同时比较研究了单界面不同位置陷光结构对太阳能电池吸收性能的影响。在垂直光照下,多层平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吸收效率可达到75.36%;具有金属背电极陷光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吸收效率可达到80.29%。综上所述,通过将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应用在普通单层及多层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陷光结构的设计,可以获得高效率、宽吸收谱且对入射方向不敏感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依据和指导。
其他文献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患者在取得降压效果的同时,也承受者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而针灸推拿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简、便、廉、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单个导联(Singl
近年来,随着印染与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由染料废水造成的污染呈增加的趋势,开发环境友好、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系统性红斑狼疮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SLE)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SLEDAI评分法,将54例
目的检测Sonic hedgehog信号在口腔鳞癌致病过程中是否具有调节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功能。方法利用人重组SHH-N蛋白及过表达M2-SMO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6激活Shh信号
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不紧密、融合不深入、法制不健全等难题,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高职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整体性变革,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人们的婚姻家庭观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透视了当代大学生
<正> 学习西方,赶超西方,把中国建成欧美或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近代先进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早在甲午战争
由于高能物理宇宙线实验项目的特点,实验平台需要选址在高海拔地区,如中日合作的Asγ实验和中意合作的ARGO实验(西藏羊八井),而高海拔地区一般也是高寒、常年冻土区,这给实验
目的:脓毒症是微生物入侵人体后导致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由病原菌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进而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