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本文选择潍坊寒亭区作为研究的实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寒亭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寒亭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找出寒亭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其相关的对策和政策体系建设。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现场调查走访、系统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本文将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与现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在实际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量化比较,得出相应结论。其中通过对寒亭区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寒亭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析表明,寒亭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着农业产业化带动力不强、农村生活设施落后、农村保障水平不高、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组织核心作用不强等问题,这都是制约寒亭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因素。提出推进寒亭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是本文的落脚点。解决目前寒亭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区域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农民真正受惠,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确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