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顶部注气重力驱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迅速,成为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顶部注气重力驱技术结合了气驱及重力驱的优势,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亟需对其生产开发效果及相关驱油机理进行研究评价。本文以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借助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开展顶部注气重力驱实验研究。基于一维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注气开发方式的驱油效果及顶部注气重力驱的影响因素;针对目标巨厚油藏,设计并制作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不同开发方式的室内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顶部注气重力驱在实际油藏中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常规气驱方式,顶部注气重力驱延缓了气窜时间,在气体突破之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稳产效果较好,最终采收率达到54.4%,驱油效果较好。(2)地层倾角与顶部注气重力驱的驱油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注气速度、原油粘度与驱油效果存在负相关关系;正韵律地层对驱油效果不利,反韵律地层对驱油效果有利。(3)在中东巨厚油藏室内三维模拟实验中,相比于其他开发方式,顶部注气重力驱能够充分利用重力分异作用,保持油气界面稳定,油藏采收率提高6%左右,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海上边底水油藏分布比较多,部分油藏边底水能量比较大,采用大排量的采液方式,波及范围内油藏的过水倍数比较大。经过高倍数水驱之后其相渗曲线、驱油效率、残余油饱和度的认识可能会出现与常规认识不一样的情况。首先,本文对目标油田的动态特征展开分析,将油田区域按照驱替特征分为边部区、中部区、气顶区,并对不同区域特征开展动态分析,研究其含水上升规律、产量递减规律等。研究发现:对于中部区油藏后期主要可以通过提
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发展,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在未来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将逐渐增多。由于复杂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技术储备的不足,优化设计适用于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的测试管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目前高温高压领域裸眼测试技术的现状,综合考虑了高温高压和有毒气体等复杂井下条件对测试管柱的影响,分析总结得到了适用于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管柱的两种类型:一趟式管柱、插入式管柱。建立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
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疏松砂岩油气储量,近年来国内疏松砂岩油气藏开采越来越受重视。疏松砂岩储层埋藏较浅,胶结程度差,强度较低,力学特性较为复杂,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伴有复杂的破坏形式。现有的研究对疏松砂岩压裂的裂缝起裂延伸机理认识尚不充分,为对此问题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进行了室内疏松砂岩压裂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对裂缝起裂延伸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现场常用的压裂液为线性胶压裂液与交联压裂液,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向深层页岩气田方向发展,页岩储层非均质性越发明显。对于老井开发实施重复压裂技术对储层实现体积压裂改造并增大产能效益,但常规重复压裂实验水力裂缝一般沿老裂缝开启和延伸并未形成新的复杂裂缝形态,因此向储层裂缝中加入暂堵剂实现缝内转向或联结天然裂缝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投入使用,但对其转向能力、可压性、裂缝暂堵转向压裂起裂和裂缝扩展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因此,通过对龙马溪
自动化及人工智能化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石油行业的井控方向,也逐渐向自动化压井技术方向发展。自动化压井系统在发现井侵后,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且关井生成压井施工单,随后进行自动化压井。在压井过程中可以准确地采集到压井参数,精确地控制节流阀开度大小,大大提高压井成功率。但是自动化压井系统在投入到油田现场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测试,保证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反循环压井数值模拟及自动
白土沟油区由于依靠天然油藏能量开采,目前大部分油井处于停产状态,急需开展储层综合研究,为制订注水开发方案奠定基础。本文开展了延9、延10底水油藏的地层对比、测井二次解释、沉积微相、砂体分布、油藏类型及地质储量复算等研究,进行储层综合评价,明确优质区。具体研究成果为:延9、延10油藏划分成7个小层,优势相为边滩微相及河道充填微相,砂体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油藏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斜坡构造,但局部发育
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在向深水区(500m~1500m)和超深水区(大于1500m)发展。因此,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之一和油气科技创新的国际前沿。由于深水钻井环境、技术及装备与陆地或浅水有较大不同,因此深水钻井在作业流程及所需技术与装备方面具有自身特点。深水井身结构设计,是深水钻井工程设计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外备受重视。在深水钻井过程中,时常遇到地层安全密度
海上油田大多为砂岩油藏,防砂方案设计在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防砂筛管作为机械防砂方法的关键工具,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防砂设计是否成功。冲蚀磨损是造成筛管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筛管冲蚀磨损机理对完善防砂手段乃至整个油田开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影响筛管冲蚀破坏原理及其在设计,选用方面的准则,文章采用数值模型与冲蚀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筛管冲蚀破坏原理以及冲蚀速率计算
现阶段,对接井盐穴储气库建库技术已成为盐穴储气库的热点研究问题,但是我国多为层状盐层建库,具有夹层多、单夹层厚、不溶物含量高等特点。对接井造腔过程中盐层及夹层中的不溶物将会释放出来、沉降并堆积到腔体底部,形成沉渣。沉渣空隙中的卤水占据了大量储气空间,现有工艺无法排出沉渣中的卤水,造成储气库有效库容下降。因此,提高对接井盐穴储气库腔底沉渣空间的利用率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室内实验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在加拿大被成功应用于开发油砂资源,并已日趋成熟。然而,据现场生产实践表明,SAGD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严重,其中储层内分布的多夹层影响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夹层存在对流体流动的直接影响,二是对SAGD生产动态的间接影响。因此亟需开展多夹层条件下SAGD开发产能变化特征研究。本文以加拿大L油田为原型开展了对夹层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首先以典型单夹层为基础,针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