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梯度钻井条件下深水井身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在向深水区(500m~1500m)和超深水区(大于1500m)发展。因此,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之一和油气科技创新的国际前沿。由于深水钻井环境、技术及装备与陆地或浅水有较大不同,因此深水钻井在作业流程及所需技术与装备方面具有自身特点。深水井身结构设计,是深水钻井工程设计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外备受重视。在深水钻井过程中,时常遇到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作业风险大、工程成本高等技术难题。为了解决深水钻井的这些难题,国内外普遍看好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该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简化深水井身结构,从而既能减少套管层次和工程成本,又能使深水钻探与开采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但国内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重点分析了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几种成熟的工程实践方案和相应的配套装备,并简要阐明了国际上几种深水双梯度钻井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按照实现模式主要3种系统:海底泵举升方案,无隔水管方案,以及注低密度介质方案。同时,对国内在该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双梯度钻井技术特点,建立了双梯度钻井条件下的循环压耗及当量密度计算模型,对原有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确定准则中的部分公式和系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深水井身结构设计方法,要求各井身结构设计参数应依据实际井眼条件进行更为细致的计算,可有效利用钻井过程中狭小的安全密度窗口,使深水井身结构设计方案更加安全合理。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最先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深水钻井工程中常遇到的窄安全密度窗口技术难题,因此优化后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可以简化套管层次。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深水钻井液性能变化及钻井循环压力损耗的影响,对原有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中的部分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在双梯度钻井条件下深水井身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其他文献
套管变形问题一直困扰着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的开发,国内外学者们已对套变形成机理及防治做了大量研究,但套管变形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现场数据分析研究套变产生的主控因素,通过编制数值模拟软件模块,计算并分析套变位移量的普遍规律,提出减少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中套变问题的具体建议。全面调研统计四川威远地区的套变情况,分析了该地区套变井的普遍特征,研究了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井
钻井液技术是油气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钻井液体系,能够有效解决钻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井下复杂事故,在确保安全、优质、快速钻井中所起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针对尼日尔Agadem油田存在的钻井难题,通过关键处理剂的研制、体系优化及性能评价,构建出能够有效解决目标区块钻井难题的水基钻井液体系。针对Agadem油田存在的钻具磨损严重、卡钻等复杂问题,通过合成含硫量较高的有机硫型极压抗磨剂,研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PDC钻头井下工况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制定PDC钻头井下工况评价方法室内实验方案。开展室内实验,在给定的钻压、转速条件下利用不同磨损程度以及泥包的PDC钻头在全尺寸的硬砂岩岩心、软砂岩岩心和灰岩岩心中进行钻进实验,获取不同时间域下的PDC钻头在不同钻井参数、不同岩心中钻进时的钻压、转速、扭矩、机械钻速以及钻头振动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室内实验结果的分析,对现有的三参数模型进行修正完善
稠油油藏是一种粘度高、流动性差的油藏。我国稠油资源丰富,随着油藏的不断开采,稠油及特稠油资源占比日益增加。其中薄层稠油油藏所占比例较高,此类油藏具有粘度较大、厚度薄、埋藏浅、散热快等特点。目前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方法为蒸汽驱。然而,蒸汽驱在开采薄层稠油中表现出重力超覆、粘性指进等现象。在蒸汽驱过程中添加溶剂可以辅助驱油,能够明显提高采出程度。本文旨在研究溶剂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我国海上边底水油藏分布比较多,部分油藏边底水能量比较大,采用大排量的采液方式,波及范围内油藏的过水倍数比较大。经过高倍数水驱之后其相渗曲线、驱油效率、残余油饱和度的认识可能会出现与常规认识不一样的情况。首先,本文对目标油田的动态特征展开分析,将油田区域按照驱替特征分为边部区、中部区、气顶区,并对不同区域特征开展动态分析,研究其含水上升规律、产量递减规律等。研究发现:对于中部区油藏后期主要可以通过提
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发展,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在未来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将逐渐增多。由于复杂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技术储备的不足,优化设计适用于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的测试管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目前高温高压领域裸眼测试技术的现状,综合考虑了高温高压和有毒气体等复杂井下条件对测试管柱的影响,分析总结得到了适用于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管柱的两种类型:一趟式管柱、插入式管柱。建立海上高温高压井裸眼测试
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疏松砂岩油气储量,近年来国内疏松砂岩油气藏开采越来越受重视。疏松砂岩储层埋藏较浅,胶结程度差,强度较低,力学特性较为复杂,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伴有复杂的破坏形式。现有的研究对疏松砂岩压裂的裂缝起裂延伸机理认识尚不充分,为对此问题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进行了室内疏松砂岩压裂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对裂缝起裂延伸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现场常用的压裂液为线性胶压裂液与交联压裂液,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向深层页岩气田方向发展,页岩储层非均质性越发明显。对于老井开发实施重复压裂技术对储层实现体积压裂改造并增大产能效益,但常规重复压裂实验水力裂缝一般沿老裂缝开启和延伸并未形成新的复杂裂缝形态,因此向储层裂缝中加入暂堵剂实现缝内转向或联结天然裂缝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投入使用,但对其转向能力、可压性、裂缝暂堵转向压裂起裂和裂缝扩展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因此,通过对龙马溪
自动化及人工智能化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石油行业的井控方向,也逐渐向自动化压井技术方向发展。自动化压井系统在发现井侵后,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且关井生成压井施工单,随后进行自动化压井。在压井过程中可以准确地采集到压井参数,精确地控制节流阀开度大小,大大提高压井成功率。但是自动化压井系统在投入到油田现场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全方面的测试,保证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反循环压井数值模拟及自动
白土沟油区由于依靠天然油藏能量开采,目前大部分油井处于停产状态,急需开展储层综合研究,为制订注水开发方案奠定基础。本文开展了延9、延10底水油藏的地层对比、测井二次解释、沉积微相、砂体分布、油藏类型及地质储量复算等研究,进行储层综合评价,明确优质区。具体研究成果为:延9、延10油藏划分成7个小层,优势相为边滩微相及河道充填微相,砂体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油藏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斜坡构造,但局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