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疏离与融合之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古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国是5000年的华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文明古国各段历史的社会制度、习俗风俗、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凝聚着各历史阶段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同时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影响,存在一定的历史性、局限性,需要我们擦亮眼睛,采用毛泽东同志看问题的“两分法”去发现、辨别、接受、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良莠。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这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要求。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文教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需要在古诗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而且语文教师要通过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意义,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化,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养成美好的道德修养。同时,语文教师要引导、教予学生发现、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与现在时代相矛盾、相冲突,或者不符合现在时代的内容,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辨别真伪、善恶、良莠,清楚地认清传统文化中糟粕性的东西,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让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的古诗文教学,真正让传统文化与我们现在社会融合,培养独立创新、拥有儒雅气质和品德高尚的新一代,需要语文教师在古诗文的课堂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去伪存真,去恶存善,去粕取精,辩证地接受传统文化,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通过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传统文化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教师培养了学生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研究、对比判断地鉴赏古诗文,辨别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彰显、照亮,对挖掘传统文化的糟粕,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的代沟,用批判的眼光接受、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让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升到新的高度。通过传统文化与我们古诗文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科学、有效地阅读古诗文的思维和习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阅读面,解决古诗文教学中长期“高耗低效”问题,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辨别作品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知识,发掘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实现学生对文本意旨、价值的自我发现和对文本意蕴的独特体验,使之在积极主动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批判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验学习古诗文阅读的愉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现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周围子宫肌层而形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周期性和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经量增多。尽
美国白蛾属于外来有害生物,阐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该虫害提供参考。
背景与目的:如何预测和克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实施个体化治疗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文选》的分体研究成为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书体文作为《文选》文类所收作品最多的文学体裁,相关专题研究却较为薄弱。本文从书体文的流变谈起,按内容
土壤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并且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就土壤分析测定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作出简单的阐述。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代表了一个国家装备制造的水平和实力。数控系统是机床实现自动加工的核心,是整个数控机床的灵魂,其控制水平直
元明清三代剧作家根据苏轼生平经历,结合历代笔记小说的记载,创作出的戏曲作品,可以称之为"东坡戏"。研究东坡戏,需以文本细读、考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厘清与东坡戏相关的诸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然而,如何掌握商务英语词汇成为很多学生碰到的巨大障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奥苏泊尔从认知主义的
以苯乙酮类化合物和碳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个含有甲氧基的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在70%的浓硫酸催化下与取代的苯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甲氧基的4-芳基香豆素 4a-4d ,在
厉鹗是清代中期词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词学成就与他的交游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即是从交游这一角度切入来进行厉鹗词学的进一步研究。绪论部分介绍了厉鹗基本情况、研究现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