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在成绩面前也应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这种出口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如长期依靠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造成国内经济对国外经济的过度依赖。另外,长期的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限制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在种种问题面前,党中央领导将扩大内需,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上升到政治决策层面上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内需的扩大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好地达到的。在出口减速,内需暂时难以完全替代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考虑的是外需和内需并举的发展道路,实现内需和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好的良性循环。扩内需的同时保持出口的良性发展,实现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寻找中国出口在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新的增长点。内需外销双管齐下,从而为中国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打造更为强劲的引擎动力。本文将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选取最易受“本地市场效应”影响的制造业部门作为分析切入点。首先本文解析“本地市场效应”的含义,让读者对“本地市场效应”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散点图、时间固定效应模型的建立来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出口“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本地市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是实际存在的,且作用强度随着不同产业部门特性的改变而改变,且贸易自由化政策对“本地市场效应”具有二次放大效应。最后,本文利用分析结果来探讨扩大内需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优化影响,给予政策上的建议:(1)从“本地市场效应”发挥的前提入手: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产品创新;(2)从“本地市场效应”内涵入手:制定政策刺激内需,发挥本国巨大的消费潜力;(3)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实施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的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