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包括痴呆症和帕金森病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负担也在急剧增加。2015年全球约有47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中国人占比25%。由于痴呆症无法治愈,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下降、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症显得尤为重要。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是大脑主动缓冲神经变性和神经病理的能力,可以部分解释个体随年龄增长的认知功能下降的异质性及不同个体对认知功能障碍易感性的差异。目前尚缺乏在中国老年人群中依据生命历程理论和方法测量CR并分析验证CR与认知功能下降轨迹之间的关联的研究。目的: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应用生命历程理论和方法,从童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各认知储备指标中提取总体CR和生命历程各阶段CR;分析总体CR和生命历程各阶段CR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在7年随访期间随时间下降轨迹的关系及其城乡差异;分析CR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在不同认知领域的异同。方法:本研究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6795名60岁以上中国老年人四次调查随访数据(开展于2011、2013、2015和2018年)。四次调查随访均测量了认知功能(0-32分),涵盖情景记忆(episodic memeory,包括即刻回忆和延迟回忆)和精神完整性(mental intactness,包括时间定向、连续五次减7测试和画图)。基于童年期生活环境条件、成年期教育水平和职业以及老年期休闲活动,采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second-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构建总体CR及生命历程各阶段CR。应用潜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ling,LGCM)检验总体CR和生命历程各阶段CR与认知功能在随访期间随时间下降轨迹的关系。由于城乡与CR对认知功能的下降存在交互作用,样本进一步根据城乡进行分层分析。分析情景记忆和精神完整性与CR的关系,验证CR与认知功能下降轨迹关系的领域特异性。结果:成年期CR(因子载荷0.839)和老年期CR(因子载荷0.918)在总体CR中发挥的作用比童年期CR(因子载荷0.327)更大。总体CR得分范围为-2.73到6.54分,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1.74。城市老年人的总体CR(0.75±1.90)、童年期CR(1.05±4.84)、成年期CR(1.40±3.66)和老年期CR(0.04±0.10)均高于农村老年人(总体CR:-0.50±1.43;童年期CR:-0.69±4.71;成年期CR:-0.92±2.86;老年期CR:-0.03±0.07)。非条件LGCM结果显示,全样本基线认知功能(截距)均值为13.29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47,13.441);线性斜率均值为-0.476(95%CI:-0.546,-0.407);二次斜率均值为0.014(95%CI:0.004,0.025),认知功能呈减速下降。城市老年人基线认知功能(截距:15.010,95%CI:14.783,15.237)较农村老年人高(12.144,95%CI:11.960,12.329);认知功能下降速率(线性斜率:-0.394,95%CI:-0.508,-0.281)较农村老年人慢(-0.498,95%CI:-0.588,-0.408)。在条件LGCM中,控制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和居住地后,CR越高,基线认知功能越高,认知功能下降速率越慢。进一步控制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听力受损、罹患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慢性病后,CR与认知功能下降轨迹的关系有所减小但仍显著。CR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效应(0.083,95%CI:0.057,0.108)比对城市老年人(线性斜率:0.054,95%CI:0.031,0.077)更大。CR对认知功能下降的保护作用存在领域特异性,即CR只对情景记忆的下降有保护作用,而与精神完整性的下降没有关联。成年期CR部分或全部解释了童年期和老年期CR对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下降的保护作用,且成年期CR的保护作用在农村老年人中更强。结论: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CR越高,基线认知功能、基线情景记忆和基线精神完整性越高,而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下降越慢。CR对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下降的保护作用主要来源于成年期CR。农村老年人的基线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比城市老年人低,下降速率也更快,但CR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下降的保护作用比对城市老年人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