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体系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发布报告显示,至2018年,我国老龄化水平达到18%,2040年将达到顶峰。养老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同时,人们的养老方式,养老需求也产生多种改变。受观念和经济水平影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仍是主流模式,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城市住区,尤其是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的既有住区承担了养老的主要压力。
  既有住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住宅快速建设时期留下的产物,至今仍占城市住区的较大比重,但已暴露了许多弊病,如缺少人性化设计、缺少活动和交往空间,建筑与附属设施老化、绿化缺失等。基于老龄化背景,既有住区适老性缺失的弊病越发明显,既难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针对一批既有住区进行了专项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住区的情况,但改造的功能单一,品质提升有限,且较少关注住区的适老性,忽略了既有住区占比极大的老龄人口。由于老龄人口在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对住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改造,其适老性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健康状态,也对住区其他年龄的居民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既有住区适老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愈发紧要。
  本课题研究以大连20个既有住区调研成果为基础依据,以国内外住区环境评价体系、适老性评价体系、住区及老年人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相关理论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评价体系主要对既有住区环境的适老性相关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完善、是否能够满足各年龄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在适老化改造之前进行需求评估,使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成为一个有理可依的衡量标准,也可以在适老化改造之后进行效果评估,作为改造后核查清单,同时也能为新建筑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和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本课题在藤田昌久(Masahisa Fujita)和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建立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基础上加入制度变量等因素,对影响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财政支出在南北钦防城市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本市重点企业的投资力度(或加大优惠政策),以加快形成本市企
期刊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得到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国内青少年数量迅速增长,相应的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青少年来说,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是他们休闲娱乐和课外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国内现有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青少年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如不能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其个性和心理的发展。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而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会对青少年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文基于目前社会发展背景下
河东盐池一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所产池盐自上古时期即支持陕、晋、豫三省部分地区的食盐民生,并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销区域和运销路线。池盐的生产运销不仅促使了古代盐务专城——运城的诞生,也激活了陕、晋、豫三省多条商道,一些商道集镇应运而兴。往来奔走于盐道上的山陕商人在商业活动的同时将发源运城的关帝信仰、家乡的建筑技艺传播到各地,并与当地建筑文化交融;而他们的商业与建造活动本身,又深深影响了沿线聚落的形态与格局。河东盐文化正是如此以盐商为媒介,藉由盐运持续而稳定地影响盐区内的建筑与聚落。
  
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文明时代的国家政权,食盐税收向来受到高度重视,视为命脉。淮北盐运输线路是分布在淮河流域以盐业经济为主导的,对苏北、皖北、皖中、豫南地区产生深刻影响的商贸路线。这一线路连接了沿线地区的文化、推动了经济发展,是沿线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稳定且持续的盐业生产、运销活动,不仅促进了盐运线路上海州、淮安、河下镇、正阳关镇等一系列名城古镇的形成,还造就了一批盐业会馆、庙宇、盐商宅居等典型建筑,盐业经济对沿线聚落的兴衰、建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淮北古盐道这一商贸
山东古盐道是分布在山东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因食盐运销而形成的古商贸线路。古盐道不仅成为古代山东沿海与内陆地区物资互换与刺激经济的桥梁,还是传播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古道因盐而生又因盐而盛,既为运盐又不只运盐,既传播文化又能自成文化,对沿线聚落与建筑影响深远。
  本文以山东古盐道为线索,通过大量文献古图整理、实地调研与建筑测绘,对古盐道沿线聚落的历史背景、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沿线盐业建筑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和分类比较;再基于山东食盐运销分区状况,揭示沿线聚落受盐运与盐业经济影响而呈现出文化交融特征的同时
“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助我国的“156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开端和奠基,它不仅使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雏形,也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和落后的面貌。其中7项“156项目”落户武汉,是武汉现代工业的开端,促进了武汉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等全方面的建设,为武汉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上世纪末,城市增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武汉“156项目”中的多数厂区解体,工业遗产闲置、或是遭遇拆除、改造。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武汉“156项目”工业遗产研究的关注度较高,但目前的研究普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家庭结构空巢化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形下,农村的老龄化现象更加严峻。2018年国务院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并且对其做出了全面部署,但是在农村地区的振兴首先要解决好农村人在乡村生活的空间环境、养老等需求。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建设情况与使用上还存在着较大反差,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农村地区的资源设施配置不均衡,由于经济、村落规模等情况不同,导致设施种类参差不齐;(2)资源配置选址不合理,在规划建设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住区建筑经过了一段大量开发的时期,1980-1990年代的住宅建筑成为既有住区建筑的主体,由于住宅建设标准更新、住宅品质下降、居民居住要求提高等多种原因,既有住区建筑品质与使用要求难以匹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改造,在政策、技术、标准编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但面对量大面广的既有住区建筑存量,仍然缺乏科学体系及长远规划,存在对决策多方影响因素讨论不足,对改造对象基础信息掌握不全,改造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采用更加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改造方法,及更加科学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不可逆的全球性问题,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其他国家,失能老人增长率也大幅增加,残障率(年均3.2%)及慢性病患病率(年均2.5%增速)居高不下。
  我国养老建筑体系分为三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提供长期居住和全日护理服务,入居人群以失能失智老人和高龄老人为主。然而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空间设计研究还缺乏系统的、针对失能老人的护理组团和护理单元设计研究。从建筑学范畴探讨,现阶段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护理组团规模与护理效率不匹配、空间设计缺乏对
大连近代建筑作为中国城市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留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延续城市过往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现状进行调查、评价、保护与利用将有利于延续独有风格特征、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大连是中国近代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近代建筑资源,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没有被列入重点保护建筑名录的历史建筑却并未被发掘和重视;近代建筑保存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近些年来很多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被拆建,导致现存近代历史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