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住区建筑经过了一段大量开发的时期,1980-1990年代的住宅建筑成为既有住区建筑的主体,由于住宅建设标准更新、住宅品质下降、居民居住要求提高等多种原因,既有住区建筑品质与使用要求难以匹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改造,在政策、技术、标准编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但面对量大面广的既有住区建筑存量,仍然缺乏科学体系及长远规划,存在对决策多方影响因素讨论不足,对改造对象基础信息掌握不全,改造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采用更加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改造方法,及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改造手段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功能品质提升问题,结合调查分析,梳理各阶段改造需求及影响因素。首先讨论影响建筑品质提升决策的因素,分为建筑自身和外部因素:通过调研讨论建筑自身性能品质,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进行调研,通过大量实态调研、图纸调研和居民自发改造调研,归纳各年代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的现状品质及典型做法;同时讨论影响改造决策的因素,通过分析改造实践案例、改造项目规划、各地政策文件,了解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梳理规范演变、改造技术和历史文化,总结规范指标、技术难度及文化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和总结,判断各因素推动或阻碍改造决策的方式,分析改造决策与各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最终划分改造阶段提供依据。
  然后,收集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典型及特色改造方法,按照项目重点分为节能及绿色化、安全性能、美观修缮、平面功能、可达性提升等多方面性能改造,将改造策略按照改造重点依次归类,形成围护体系改造策略库,并且尝试分析其推行的主要动因及实施难度的来源,从而为阶段性提升策略提供明确且具体的改造方式。
  最后,结合上述建筑自身品质需求及决策实施的多方影响因素讨论结果,对既有住区改造工作划分为基础提升、优化提升、特殊提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策略库,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改造阶段对应具体合理的改造方式方法。最后选取大连市典型住宅样本,依据提升阶段匹配相应策略。
  研究涉及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典型特征总结工作,为补充既有住区建筑基础信息提供参考;通过多方影响因素考量改造决策,为规划改造方案提供更客观全面的思考维度;为改造工作划分阶段,有利于完善科学改造体系的建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改造工作拓展思路。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融深化,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这种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单向关系,下文利用四川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考察了该省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经济增长对
期刊
摘要: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约束问题。在现有金融制度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国有企业相比融资成本高昂,企业面临超常的财务风险,易于陷入破产的境地;由于高额的利息支出不能记入成本,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来抵补损失的税收挡板,进一步加大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桎梏。  关键词:金融抑制;民营企业;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
摘要:改革以来,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利用2001—2005年间中国的省域数据,分析了市场化对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对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此样本期间,各省域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对提升技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而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市场化程度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劳动产出弹性和技术产出弹性依次减小。在
期刊
摘要:本课题在藤田昌久(Masahisa Fujita)和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建立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基础上加入制度变量等因素,对影响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财政支出在南北钦防城市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本市重点企业的投资力度(或加大优惠政策),以加快形成本市企
期刊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得到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国内青少年数量迅速增长,相应的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青少年来说,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是他们休闲娱乐和课外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国内现有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使用需求。青少年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如不能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其个性和心理的发展。基于青少年心理特征而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会对青少年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文基于目前社会发展背景下
河东盐池一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所产池盐自上古时期即支持陕、晋、豫三省部分地区的食盐民生,并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销区域和运销路线。池盐的生产运销不仅促使了古代盐务专城——运城的诞生,也激活了陕、晋、豫三省多条商道,一些商道集镇应运而兴。往来奔走于盐道上的山陕商人在商业活动的同时将发源运城的关帝信仰、家乡的建筑技艺传播到各地,并与当地建筑文化交融;而他们的商业与建造活动本身,又深深影响了沿线聚落的形态与格局。河东盐文化正是如此以盐商为媒介,藉由盐运持续而稳定地影响盐区内的建筑与聚落。
  
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文明时代的国家政权,食盐税收向来受到高度重视,视为命脉。淮北盐运输线路是分布在淮河流域以盐业经济为主导的,对苏北、皖北、皖中、豫南地区产生深刻影响的商贸路线。这一线路连接了沿线地区的文化、推动了经济发展,是沿线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稳定且持续的盐业生产、运销活动,不仅促进了盐运线路上海州、淮安、河下镇、正阳关镇等一系列名城古镇的形成,还造就了一批盐业会馆、庙宇、盐商宅居等典型建筑,盐业经济对沿线聚落的兴衰、建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淮北古盐道这一商贸
山东古盐道是分布在山东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因食盐运销而形成的古商贸线路。古盐道不仅成为古代山东沿海与内陆地区物资互换与刺激经济的桥梁,还是传播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古道因盐而生又因盐而盛,既为运盐又不只运盐,既传播文化又能自成文化,对沿线聚落与建筑影响深远。
  本文以山东古盐道为线索,通过大量文献古图整理、实地调研与建筑测绘,对古盐道沿线聚落的历史背景、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沿线盐业建筑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和分类比较;再基于山东食盐运销分区状况,揭示沿线聚落受盐运与盐业经济影响而呈现出文化交融特征的同时
“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助我国的“156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开端和奠基,它不仅使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雏形,也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和落后的面貌。其中7项“156项目”落户武汉,是武汉现代工业的开端,促进了武汉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等全方面的建设,为武汉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上世纪末,城市增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武汉“156项目”中的多数厂区解体,工业遗产闲置、或是遭遇拆除、改造。作为新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武汉“156项目”工业遗产研究的关注度较高,但目前的研究普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家庭结构空巢化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形下,农村的老龄化现象更加严峻。2018年国务院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并且对其做出了全面部署,但是在农村地区的振兴首先要解决好农村人在乡村生活的空间环境、养老等需求。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建设情况与使用上还存在着较大反差,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农村地区的资源设施配置不均衡,由于经济、村落规模等情况不同,导致设施种类参差不齐;(2)资源配置选址不合理,在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