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萌生,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案教学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蓬勃兴起并大面积铺展。学案教学与新课改相伴而生,它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学案教学当前面临种种困难,许多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本论文力求揭示语文学案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推进语文学案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共有六章。研究问题是语文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成效、面临的困难及改进建议。第一章界定了“学案”的内涵。学案是师生共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它是教师面对具体学情,在整合教科书和其他各种教辅资源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有教学合一功能的学习设计方案。语文学案教学是师生共用学案的语文教学活动,它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努力达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教师关注学情、分析学情、依学情而教的教学模式。第二章梳理新课改以来学案教学蓬勃兴起的现状。新课改以来学案教学呈现出大规模、普遍性、地域广的特点,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教学改革现象。第三章运用内容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揭示语文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价值诉求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案教学价值的理性认识及对学案教学成效的合理期待。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应当与“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相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案教学核心的价值诉求。第四章主要运用课例分析、辅之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语文学案教学的成效。研究表明,语文学案教学成效明显,具有高效教学的潜质。成效之一是关注学情。学情是学生学习的客观过程与状态。学情分析贯穿语文学案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基于学情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依据学情开展有效教学。具体表现为:赋予学生学习知情权,即教学前让学生知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中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学后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利于创生合宜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全过程看,学案教学能够实现在学案设计时预估学情,二次备课时分析学情,教学对话中依据学情而教。语文学案教学通过技术的办法把关注学情落到了实处。成效之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语文学案教学对建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结构产生巨大作用。其课堂结构的特点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课堂教学活动围绕学习元素展开;组织不同水平的变式练习;根据学习目标及时反馈调节。学案教学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体现在:扩展“课”的内涵,创造出新的“课型”;丰富语文学习活动;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异步教学活动增多。第五章主要通过访谈与课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语文学案教学面临的困难。语文学案教学在推进过程中出现实践误区,将学案教学异化为应试的技术;部分教育工作者尚存认识误区,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被扭曲。当前的语文学案教学,在学案设计上面临的困难有:缺少可资借鉴的优质的语文学案样式;缺少可供使用的学案编制技术;教师“文本教学解读能力”的不足制约学案教学成效的发挥。在教学实施上面临的困难是,教师缺少学情分析技术的支持,一些教师缺少教学改革的勇气,部分教师缺乏依据学情而教的能力。第六章提出改进语文学案教学的建议。首先,需要把握语文学案设计的要点,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其次,需要规范语文学案样式,明确语文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再次,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学习方案”教学的先进经验。最后,语文学案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树立正确的“学案教学观”;教师需要掌握学案教学的操作要点;学生需要掌握使用学案的方法;迫切需要开发学情分析技术。总之,语文学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帮助教师依据学情而教,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