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中的土地叙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以农为本,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三农”领域,也是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最长的关注周期。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发展史上历来备受瞩目,并且经常出现在文人的文学作品中,但是文学研究领域把土地作为独立的意象研究的文章却很少。土地叙事是围绕作品中表现的土地展开政治经济、文化、人性的思索,从政治、文化、人性视野展开叙事。从政治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现了政治话语权力下的土地作为政治运动与土地运动伟大胜利的象征的美丽光环以及当下坚守着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的民生疾苦。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作品中分田地、翻身做主人的喜悦是对土地革命胜利的歌颂,也是对中共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方针的歌颂,是一个政党通过文学的宣传力量积极地巩固自身的地位,通过文学干预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的表现。作品通过土地主人的变化反应现实生活中人物社会地位的变化,从而折射新中国新农村农民的崭新生活。同时,当下中国的农村仍然存在贫穷落后的现象,存在着一批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却又摆脱不了天灾人祸、税务经济的困境。但是面对的种种困境,朴实的农民却代代在土地上谋生活,抛洒汗水。即使流血流泪,甚至背井离乡却没有浇灭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最终留在了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就是那群抗争在天地间的英雄,那群与天灾人祸、残酷现实抗争的高大身影。作品中围绕贫瘠的土地,不屈的生命,展现生存的困境;文化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示了在现代性冲击下农村中的土地颓败与城市中离开土地却挣脱不开土地记忆的农民的挣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土地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存之本,新一代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另谋生存之道,土地成为老一辈农民坚守的阵地,土地被抛弃的命运却是大势所趋,作家在留恋和无奈中痛苦的徘徊,对土地的坚守与抛弃成为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而在城市,农村出走的农民像是浮萍,在繁闹的都市无根的漂泊感使他们留恋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土地记忆,在车水马龙中寻找土地,感受土地的清香,他们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水泥钢板中寻求土地的一丝生机;人性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现土地利益面前的人性善恶,土地既然是重要的生存资料,在土地带来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流露出人性本真,有对土地的贪婪带来的残暴,也有对土地的坚守的真诚,在土地夺与失中流露人性善恶。土地展现的政治、文化、人性这三个方面是既是交叉的,又是平行的,土地展现的光环与灰暗,退与守,善与恶构成了社会的整体图景。
其他文献
软件测评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要在有限的时间、人员和经费等约束条件下,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要求并尽可能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是落实自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为解决目前植物RNAi载体构建繁琐复杂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RI 101-AN为基础,在其多克隆
中国古代孔子通过“周游列国”的方式,宣扬儒家的政治理想;通过“对话”的方式传递儒家经典文化。在当今社会,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随之变得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应用的广泛程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体系。网络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作
近些年来公共艺术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为学者们日益关注,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它都属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公共艺术在欧美已经经历几十年的实践使公共艺术得
<正> 五、整经和倒轴现代织机需要配备同样现代化的分条整经机,以使经轴达到织机所要求的标准。经轴卷装必须绝对均匀。新一代整经机采用电子装置探测和纠正卷装成形中的偏差
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必要性和目的,阐述了软件测试的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黑、白盒测试法,以及软件测试的一般过程和步骤,及软件测试的几个原则。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方法:对2010级的3个班180名高职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期教学完成
自宋代以来,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卷帙浩瀚,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俗人情等题材的不断丰富,作家创作技巧日臻成熟,长篇小说的结构布局呈现出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