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师范生教师气质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进行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文化,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个性与气质修养进行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作为“人之模范”,自身的气质修养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良好教师气质的教师能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更易于培育学生的优良品质与良好性格。因此,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就要求教师具有与其职业要求相符的特殊气质。教师气质,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自身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外部反映,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品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发展与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其本质而言是国民素质的比拼、是人才的较量、是各国教育质量的竞争。2012年,我国教育部对高等师范院校颁布实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卓越教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应按照“教育计划”中新的要求扩充原有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要全方位地实施以培育卓越教师为标准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定要培养符合卓越教师教育标准要求的优质师范生。其中,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教师气质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以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气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教师气质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其中包括儒家人格思想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个部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气质及化学教师气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化学师范生在教师气质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教师气质形成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培养化学师范生教师气质的相关策略和实施建议,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加强对化学师范生的教师气质的培养,提高化学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起因、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儒家人格思想、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以及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对教师气质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化学教师气质的独特性。第四部分对化学师范生的教师气质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级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气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笔者以理论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对化学师范生的教师气质提出了相关的培养策略。
其他文献
采用水提法研究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达到73.2%.文中对茶多糖的稳定性进行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 是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提出了应对人口老
粉煤灰是煤粉燃烧完成后生成的一种火山灰质残留物,在工程中有着非常高的再利用价值。由于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量的粉煤灰被长期堆积而无人问津,因此常被人们戏称为“放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然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及物流方式,使得大量的农产品不能顺利流通,并且农产品的生产者因为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资讯、盲目生
近年来,随着中俄政治关系日益稳定,中俄两国人民互动交往的频率越来越多,中俄两国双边贸易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俄两国产品互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俄罗斯
中国电视媒体在走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早已迈进了卫星时代,如今更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在数字化传播方向上大步前进着。回顾中国电视媒体在“卫星”阶段的发展,不难发现,那些能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包括吸入性、食入性)的分布情况,指导帮助变应性鼻炎患者明确并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
2004年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宁夏、海南、山东、广东四省正式启动,2006年,辽宁省步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看做是一场全
目的以阿尔茨海默病区域选择性损伤的内在机制为出发点,探讨小脑神经元代谢物对大鼠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