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视角看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印象——以北京大学留学生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随着政治经济实力的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将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吸引力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文化吸引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在华学习的美国留学生入手,了解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吸引力。   本文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为主,对在华学习的13位美国留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录音共计33.5个小时、采访记录共计10.7万字):并以文献分析法为辅,对《美国大学生看中国》(2007年报告、2009年报告)进行了分析。用上述两种方法探讨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效度,本研究还使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将研究结果以情境的方式询问美国大学生对此情境下陈述的认可程度(共计回收有效问卷92份)。   本研究发现,思维方式在构成美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认知“差异”的形成都是由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本文主要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试图对(1)美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吸引力有哪些?(2)美国留学生眼中不认可的中国文化因素有哪些?(3)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对他们传播中国文化?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从法治的角度考察中国互联网的表达自由现状。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这三个层面的权利中,本文重点考察后两种权利。   在对中国互联网表达自由
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我国“文革”时期的美术出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追根溯源,“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时期,我国官方美术出版地位确立,组织机构建设完成,出
在媒介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之下,媒介形态在不断改变,这是我们当下所面对的既成事实,信息环境也因网络技术的变革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着转变。媒
本文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群体性事件与新媒体的关系,以及政府运用新媒体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扁平化世界,民族本土文化越来越受到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像从前一样从祖辈那里传
1、沉降收缩裂缝rn在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板、墙面系数大的结构之中,经常出现一种早期裂缝.这种裂缝位于钢筋上部,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现梭状.
由于卫生设备的型号、构造不同,为了使不同性质卫生器具的给排水量能够累加,可把各种卫生器具的给水流量换算成给水当量数。以配水龙头的流量 0.2 L/S为 1个当量, 0.3 L/S为 1.5
如今,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国内,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性恋问题。医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已经就此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相比较而言,新闻媒体对同性恋这一群体的
学位
1950年10月,“公营成都红旗铁工厂”正式开工生产,四川省成都市机械行业的首家国营工厂就此诞生了。如今,这家“铁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工程机械 October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