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成人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的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矫治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病例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05月收治的一例成人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的女性患者,年龄为27岁,初诊对患者的颌面部进行临床检查、功能性检查、模型对称性检查、面像分析、X线测量分析,进而做出诊断结果,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并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来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历经共12个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患者临床检查: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覆颌覆盖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呈卵圆形,上下颌牙齿中线对齐,与面部矢状中线一致,双侧磨牙为Ⅰ类关系,双侧尖牙为Ⅰ类关系,咬合状态稳定,侧面观察,软组织呈直面形,Ⅲ类面型改善明显,两侧颜面形态对称。功能检查:双侧颞下颌关节正常,关节运动没有响声,无疼痛感觉,牙齿不存在颌干扰,下颌进行张闭口、前方与侧方运动时,下颌都无偏斜情况。曲面断层片显示:所有牙根基本平行,两侧下颌升支长度对称。头颅侧位片显示:前牙覆颌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变得较为直面形。正面面向测量:在患者正面像上连线患者双侧瞳孔、口角、下颌角,连线在正颌手术后基本平行,面部非对称率值与治疗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硬组织变化:反映上颌骨相对颅部位置关系的数值中SNA角变大、A-NaPerp变大,NA-PA角变大。反映下颌相对颅部位置关系的数值中SNB角变小,Po-NaPerp减小,Y-axis值变大,NP-FH值变小。反映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数值中ANB角增加,Wits值变大。说明患者在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牙性变化:U1-NA减小,IMPA增加,L1-NB增加。上下颌前牙覆颌覆盖正常。口外模型和口内观测,后牙段覆颌覆盖正常。软组织变化为:颏部位置后退,美容线向后移动,UL-EP增大,侧貌更加协调,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结论:骨性Ⅲ类伴偏颌患者,单纯只做正畸治疗或颌骨外科手术治疗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只有将正畸与正颌联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前正畸的顺利完成可以有效的消除将对正颌手术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是成功进行正颌手术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