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传媒影响司法的表象与实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传媒凭借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大有无孔不入之势,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大力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常常产生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争议。媒体监督被公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但在监督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握监督的分寸,就很容易发生新闻舆论凌驾于司法之上,妨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的情况。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传媒的影响力之大让人甚为忧虑,传媒对诉讼案件的不规范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干预了独立审判。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传媒的监督作用,又确保审判不受传媒干扰,最终达到司法公正的效果,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前段时间颇受争议的许霆案为引,试图揭示传媒界和司法界冲突现象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厘清当代中国传媒影响司法的实质,并提出重构二者关系的设想。结构上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重在分析当前中国传媒影响司法独立的现象。从回顾一路喧嚣的许霆案开始,这个本可以对公民的法治观念起积极影响的经典案例由于司法机构、公共分子和新闻传媒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而丧失了它的优势。从更深一层来看,由于新闻自由和审判监督这两个前提条件均未能满足,所以传媒与司法二者不是互相促进,而是互相侵害。当媒体强势掌握“权力话语”时就会出现诸如“媒体审判”这样有损司法权威的现象。第二章对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者天生具有相互排斥和侵犯的特性,这就需要有好的制度来保证二者的平衡,使之达到“互强”的效果,最终统一于司法公正这个共同目标。第三章和第四章更进一步,通过对传媒影响司法独立的两条途径的比较分析,发掘出两界冲突的真正的根源——中国的权力配置失衡导致司法权的相对羸弱,才使受各种政治势力操纵的媒体积极主动地介入司法过程,并通过对权力的启动干预司法。司法权威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权力干预中消解殆尽。唯有传媒和司法都从更高的权力中独立出来,作为独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力,才能打破两败俱伤的怪圈,实现“互强”的局面,最终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最后第五章提出重构传媒和司法的关系的构想。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2008年初,在中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冰雪灾害的情况下,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能源管理系统(EMS)是国际上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系统节能技术,它利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优化理论和技术,对企业的能源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并为能源调度提供依
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长时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我国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呈脱节状态。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刑事诉讼二审程序正日益得到专家
<正>担保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信用度,其营利能力和管理水平皆有待提高。2014年,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担心使得防范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成为出镜率颇高的口号。如果说,银行作为
<正>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接待服务基地的饭店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势头。随着饭店数量的扩张,饭店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正> 1.前言为了获得大直径钢管,可用热扩径法、热顶管法,亦可采用电焊法。随着石油、化工及电站工业的发展,液体、气体和固体输送,大型电站锅炉、船舶、机械制造、建筑结构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外语教学中最为广泛运用的两种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不同特点,探讨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外
本文是对“价值无涉”学说做一个综述。“价值无涉”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来的。本文首先是阐述以往的价值学说,对以往的研究成果作一个归纳。休谟、康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