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构件,同样在现代仿古建筑中也不可缺少。但由于木材的耐腐蚀、耐火性、耐久性差,而且修复困难,现代仿古建筑使用的斗拱都采用混凝土材料,经过对斗拱安装工艺的仔细研究发现,现代仿古建筑使用的预制混凝土斗拱除造型不同外,其分担结构的荷载也相应减小,不再是主要承重构件,但仍承受部分竖向荷载。目前对混凝土斗拱的竖向受力破坏研究甚少,本文按照实际工程制作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足尺构件,开展了竖向加载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试件施加了单向及双向地震波,得到了斗拱的动力响应,揭示了斗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并为工程实际提供指导。本文开展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竖向加载试验研究。共设计了 5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足尺试件,其中一组试件为轴压比0.4,加载点位置距离斗拱连接部位37.5cm,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及加载点位置的变化,其余几组轴压比变化为0.3及0.2,加载点距离的变化为30cm和24cm。结果表明:轴压比减小时,斗拱连接部位的破坏会更加剧烈,速度更快,这表明轴压比会影响斗拱在实际使用状态,故应尽量避免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太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主要获取了斗拱试件连接部位的塑性应力云图、钢筋应力云图、荷载一位移曲线、受拉损伤应力云图及受压损伤应力云图等,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良好,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斗拱模型分别施加单向及双向地震波,分析斗拱连接部位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反应。结果表明:单向地震波与双向地震波作用下,斗拱连接部位各部件的加速度最大峰值出现在翘部位;耍头与坐斗的塑性应变发展最快;此外通过对应力云图的分析,发现斗拱坐斗及耍头在整体结构中属于薄弱部位,应增加适量配筋或使用钢纤维混凝土,以增加斗拱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