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二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汉语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安排关于标点符号的专项教学,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这一部分,导致外国学生对汉语标点符号的了解不够,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本文首先将汉语和印尼语标点符号具体用法的异同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中高级汉语水平印尼学生的作文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操作、对比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并以数据、图表、例句等形式作为辅助,对汉语标点符号的偏误情况进行全方面考察。将出现的偏误归纳为书写形式偏误和使用功能偏误两大表现形式。书写形式偏误又可分为书写形式和书写格式偏误两个方面,功能偏误主要表现为误加、遗漏、误代三种类型。最后从偏误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母语、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学等方面入手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偏误情况并结合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标点符号教学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