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承诺在2010年建立一个中国与东盟十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NAFTA和EU)之后,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正式互启动。这将促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的市场,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一旦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合作,该区域经济的潜力将迅速的发展起来。本论文尝试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经贸关系,以及经贸发展问题。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结合国外经验与本土实际,交叉融合多种理论,采用统计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为了更好的分析建立和发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的必然性,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现状和预测未来合作的商机,本论文从分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出发,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指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必然性和重要性。进而通过对中国和东盟十国之间贸易情况的分析,大致概括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面临的困难做出了初步的评估。同时考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对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和障碍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提高双方经济水平的必然选择。政治上,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提升中国和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经济上,有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有利于扩大双方的贸易额,增加外国直接投资,调整双方的产业结构,跨大资源容量,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成员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对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