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交趾黄檀种苗变异及初步选择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属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黄檀属(Dalbergia)的半落叶乔木,俗称“大红酸枝”,是一种有光泽、高强度、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的珍贵红木。本研究以引进的泰国、柬埔寨交趾黄檀种源种子为材料,通过开展种源试验,探究了其种子特征、苗期生长表现,以及早期苗木的质量综合评价,揭示出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并进行了初步的苗木质量分级与评价,筛选出早期优良种源,为交趾黄檀在我国适地引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保存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主要结果如下:  (1)10个交趾黄檀种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变异丰富,种子长、宽、厚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千粒重变幅为15.80~33.76g。种子各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海拔、降水量总体上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不同种源间、播种地间的种子发芽率各自均差异极其显著。千粒重与种子的发芽率呈一定水平的负相关。在4个播种地的试验发现:平均发芽率以阳江最好,达到78%; Prachin Buri种源种子在4地的平均发芽率最高,达83%;基于种源种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源大致分为3类,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在地理空间上并不连续。  (2)不同种源间的苗期性状差异极显著,参试苗木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NakornRachassima种源,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是Phitsanulok种源,来自Kampong Cham种源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差;交趾黄檀生长性状受种源地纬度、经度、低温和年降雨量多重控制,其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根据种源苗期性状进行聚类,可将10个种源大致划分为4个类群,且分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格局。  (3)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评价交趾黄檀1年生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确定了以地径、苗高来进行苗木分级;造林1.5年后,Ⅰ和Ⅱ级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重新分级后6.02%的Ⅰ级苗转变为Ⅲ级苗,仅有1.03%的Ⅲ级苗变为Ⅰ级苗;采用逐步聚类法重新分级后16.57%的Ⅰ级苗转变为Ⅲ级苗,且有14.81%的Ⅲ级苗变为Ⅰ级苗;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方法宜选平均值±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121.20cm, D≥7.57mm;Ⅱ级苗70.80cm≤H<121.20cm,4.94mm≤D<7.57mm;Ⅲ级苗H<70.80cm,D<4.94mm。  (4)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针对多性状联合选择评价的多元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交趾黄檀的10个种源进行了种源类型划分、综合得分评价,并建立了初步的种源评价数学模型,为种源的初步选择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10个种源在表型性状方面各有所长,选择种源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Kampong Cham种源可作为淘汰种源。
其他文献
CH4对全球交暖具有明显作用,而且反刍动物排放的CH4是农业温室气体清单中重要的一部分。本试验于2012年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在本研究中,内蒙古荒漠草原羊圈及不同放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Prof.Li Ao’s laboratory at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宁夏中部干旱区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极为缺乏,土壤贫瘠,肥力水平低下,土壤质量逐年退化。为了改善宁夏中部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红寺堡孙家滩园区2年定位试验土
凋落物碳储量虽然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是森林碳库不容忽略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2010年6~9月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和浙江省森林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 8096 单片为核心实现电动执行机构伺服和手操功能的新型电动操作器及其参数自整定模块的设计,实际运行表明,该产品大大提高了电动执行器的定位精度和分辨率。 In
学位
镁元素是植物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矿质元素,在烤烟生长代谢和烟叶品质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恩施烟区镁元素缺乏现象日益严重,成为限制烤烟优质高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恩施州广泛种植的云烟87(Nicotiana tabacum Yunyan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烤烟镁元素的丰缺值和诊断指标,旨在明确植烟土壤有效镁含量的临界值和烤烟镁营养诊断指标,为烤烟合理施用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由于农业污灌、污泥和镉含量超标磷肥的施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农业土壤尤其是稻田Cd污染加剧。水稻是镉吸收能力较强的大宗类作物,我国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中的镉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稻田Cd污染对农产品和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田镉污染,特别是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农艺调控措施,缓解Cd对水稻毒害,减少稻米中镉的积累,实现稻米安全生产,
加强耕地保护,重视耕地有效管理,实现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保障“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为大背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