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社交焦虑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即将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大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压力,难免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社交焦虑。本文试图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是否通过自我分化起中介效应,影响社交焦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公立本科、民办本科包含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和自我分化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运用杜建政等学者于2012年修订的中文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Leary于1983年编制IAS,由《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翻译刊登的中文版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吴煜辉2010年修订后的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为研究工具,对11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和自我分化的调查,其次分析三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之后考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和自我分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交焦虑总体并不乐观,且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学校类别、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不同的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的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学校类别、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自我分化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校性质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良好的核心自我评价会提高其自我分化,进而降低社交焦虑水平。(5)自我分化在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