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舒络固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肝功、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舒络固肾法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的疗效,比较该法与西医基础治疗的疗效差异,评价其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自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64例。按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2例未按时用药)对照组32例(2例未按时复查),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糖尿病饮食、健康宣教,适当运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试验组额外加用以舒络固肾为组方原则的芪石肾舒胶囊1.6g tid及麝香扶肾散外敷双侧肾腧穴qd,每次20分钟,总疗程8周,每4周回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8周后临床表现症状、体征、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肾功、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差异,评定中医症候评分,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本试验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考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8周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各单项症状(疲乏无力、五心烦热、肢体麻木、少气懒言、口渴喜饮、自汗易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也下降(P<0.05)。4、治疗结束后,试验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也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胆固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无变化(P>0.05)。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血肌酐及尿素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及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似有下降趋势;试验组eGF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肝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血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舒络固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尤其对疲乏无力、五心烦热、肢体麻木、少气懒言、口渴喜饮、自汗易感疗效显著。2、舒络固肾法可以减少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改善eGFR,修复患者肾功能的损伤。3、舒络固肾法可以降低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微炎症状态;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脂代谢紊乱。4、舒络固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虚血瘀证,未发现不良反应,可以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