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基N型3C-SiC欧姆接触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许多行业都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电子器件,如航空航天、火力发电、石油勘探和核能等,而目前的Si基器件的极限应用温度仅达200℃,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由于SiC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热导率及高击穿场强的优势而能轻易突破Si的物理极限,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大功率、高温、高频器件。SiC材料本身的应用温度可达1000℃,真正制约SiC半导体材料应用的是其欧姆接触的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关于SiC欧姆接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4H-SiC基体,因其在SiC多型体中具有最宽的带隙(3.2 eV)。关于3C-SiC基体欧姆接触的研究则较少,关于其高温稳定性的研究则鲜有人报道,其实在制备大尺寸器件方面3C-SiC材料更有优势,因为其是唯一可以在Si基体上异质外延生长的一种SiC晶型材料,即不受限于大尺寸SiC晶片的制备。为此,本文对3C-SiC的欧姆接触在空气、400℃环境下的高温稳定性做了针对性的研究。1首先研究了Ni/3C-SiC结构的欧姆接触性能,经850℃、950℃和1050℃退火后分别获取了1.62× 10-3 Ω·cm2、5.31×10-4 Ω·cm2和2.68×10-4Ω·cm2的比接触电阻。并采用XRD、TEM、AFM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 Ni/3C-SiC体系的界面和表面。研究发现,经退火后,在界面和接触表面附近形成了大量的碳簇。碳簇的存在粗化了接触表面,并且在时效过程中极易老化。2为了解决游离碳偏聚形成碳簇的问题,本文设计了 Ir/Ni/Ti/Ni/SiC的金属堆栈结构。经850℃、950℃和1050℃退火后分别获取了 8.61×10-4Ω·cm2、8.35×10-5 Ω·cm2 和 6.94×10-5 Ω·cm2的比接触电阻,显著降低了Ni/SiC体系的比接触电阻。经XRD、AFM和SEM等测试手段的分析,发现退火后并未形成碳簇,游离碳被Ti吸收形成了 TiC,显著降低了接触表面的粗糙度。此外,位于接触层顶部的Ir-Ni混合层阻碍了氧的内扩散,从而提高了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在400℃、空气的环境下保温200 h,比接触电阻从最初的8.35×10-5 Ω·cm2仅增长到了9.13×10-4 Ω·cm2。3为了改善Ti抗氧化性差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将Ti替换成了 W,即研究Ir/Ni/W/Ni/SiC体系的欧姆接触性能。研究发现,其欧姆接触的电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接触表面的光滑度均优于前两个体系。经850℃、950℃ 和 1050℃ 退火后分别获取了 7.62×10-4 Ω·cm2、4.07×10-5 Ω·cm2和2.74×10-5 Ω·cm2的比接触电阻。经XRD、TEM、SEM和AFM等测试手段的分析,发现在SiC和接触金属的界面处无碳簇形成,而是形成了一薄层的WC,且界面较为规则。此外,在接触层的顶部有一明显的Ir-Ni混合层,既阻挡了游离碳的外扩散,又阻碍了氧的内扩散,使得接触表面非常光滑平整,且显著提高了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经200 h的高温加热处理,比接触电阻仅从4.07× 10-5 Ω·cm2增加到3.39×10-4 Ω·cm2。
其他文献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基础设施之一,在高原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其服役特性、运行工况与其他地区相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对与电力机车受流直接相关的接触线进行电气分析,并对今后高原电气化铁路接触线线材的选型提出了建议。
抗氰呼吸是指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以及阻断细胞色素C之间电子传递的抑制剂不敏感的线粒体呼吸,是以交替氧化酶为末端氧化酶的非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途径。在真菌界,抗氰呼吸主要存在于厌氧发酵酵母样真菌。抗氰呼吸可调节真菌细胞能量代谢,并可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以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增强真菌适应各种环境胁迫的能力。本文主要对真菌抗氰呼吸及其交替氧化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医用Ti-13Nb-13Zr合金不仅拥有高强度、低弹性模量、良好抗磨耐腐蚀性能,而且还兼备无毒性元素且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领域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该合金存在天然惰性,植入后与人骨组织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骨性结合,缺乏对骨缺损组织的骨整合能力及主动修复功能,生物活性差。将Ti-13Nb-13Zr合金多孔化可以显著降低合金弹性模量和减少“应力-屏蔽”现象发生的同时,还有利于生物组织在孔隙结
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储备的日益紧张,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使得热电材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通过热电优值ZT来体现,热电优值ZT越高,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越高,材料的热电性能也就越好。可以说,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是所有热电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方向。以Pb Te为基础的热电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热电性能而得到大量研究人员的青睐,但长久以来,Pb Te类材料的性能一直没有比较显著
铜有很多优点,如导热导电性、易加工、易回收、储量丰富等,在很多领域如电子、国防、建筑、热装备等广泛地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铜基材料的性能不能满足某些领域的应用要求。碳纳米管、石墨烯作为碳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因具有优异的力、电、热学性能被用作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然而,碳与铜的润湿性较差以及较大的密度差异导致很难将碳材料均匀分散在铜基体中。本文分别以葡萄糖和聚乙二醇为碳源,通过原位生成和SPS烧
近年来,纳米材料增强银基复合材料发展较快,一般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使纳米相均匀的或成一定方向分布在银基体中来制备复合材料,这其中使用碳纳米管(CNTs)作为增强体加入到银基体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本研究使用分子级共混法制备CNTs/Ag2O复合粉末,SPS烧结制备CNTs/Ag复合材料。首先从CNTs/Ag2O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开始,研究了其对复合粉末性质的影响;其次,研究了CN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生物技术和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性能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智能化、高集成和高密度存储等特点也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在这种大环境下,纳米材料应运而生,纳米发光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其中,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稀土发光材料和碳量子点在照明、显示、防伪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稀土发光材料和碳量子点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稀土离子独特的4f-4f
由于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作为改善材料性能的理想增强相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CNTs的添加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然而却发现当把其添加到铜、银等金属基体中时,往往大多数结果不能达到预期。其原因是由于CNTs自身的范德华力,使其极易于团聚,而没有能够在基体中均匀地分散,并且其与金属基体的弱界面结合。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
单层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备卓越的力学、电、热、光等性能,在储能、电子器件、环境修复和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优异的性能仅限于无缺陷的石墨烯并被限制在纳米尺度,如何令其卓越的性能真正的为人们所用是值得探索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石墨烯三维自组装行成气凝胶,它不仅继承了构筑单元的优异特性,还兼具密度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尽管石墨烯气凝胶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
碳纳米管(CNTs)具有高强度(高达100 GPa)、超杨氏模量(~1 TPa)和高长径比(最大~1000)等优良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CNTs(增强材料)的加入可以显著的提高CNT/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然而CNTs的结构完整性、CNTs的分散状态以及CNTs与Cu基体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影响CNT/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三个因素。本论文基于粉末冶金法制备了采用不同化学修饰的碳纳米管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