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与扩展: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研究,1945-1952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5-1952年,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军事占领的政策。在一开始为了削弱与约束这个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最大敌人和竞争对手,并对美国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军国主义法西斯,美国对日本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算与整顿,通过一系列的民主化举措,例如审判法西斯分子、整肃军国主义、颁布民主的日本宪法等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效果。但很快由于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美国国家利益的调整、冷战在亚洲的扩展,七年多的占领政策经历了较大的逆转与调整。“逆转与扩展”是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概括,它包括了该政策“逆转的表象”与“扩展的实质”的全部内容。   以“凯南报告”的提出为界,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明显的表现为前期和后期之间的“逆转”,它由美国前期积极的推行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期对日本的包庇,扶植和复兴。把“逆转”放到战后以美苏争霸为主要内容以意识形态的斗争为重要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去考察,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逆转”实质就显而易见,它是美国争夺世界和亚太地区霸权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的“扩展”。掩藏在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中的实质是,美国致力于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展,主要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与“构筑亚太战略”。   在美国转变对日政策过程中,中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极其重大的改变,在美国政策转变前,中国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和可靠同盟。但这种转变使中日两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这种战后格局一直维持到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从而对全球性冷战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国采取对日的扶植政策造成了深远的政治后果,它导致日美依附关系的形成、困锁中国的“岛链”政策,以及直接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考察从弥生时代后期至平安时代中期日本阴阳道产生与流变之过程。日本阴阳道是中国阴阳学说和日本本土文化结合的成果,为较清晰的论述其发展轨迹,本文结构如下。  首
期刊
中国的留学教育开始于1847年的晚清,以容闳留学美国为开端,此后历届政府源源不断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接连派出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到美国、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