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不仅给隋唐以后帝制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波及现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科举制度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意味着,研究科举制度,需要也离不开文化视角的审视与考察。科举制度的盛衰,与我国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取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而登上历史舞台,并长期屹立不倒,得力于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予以支撑,尤其是贤能治国的理念、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崇尚功名的社会心理以及追求公平公正的思想,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清末以后,科举制度走向衰落,并寿终正寝,与西学东渐有很大的关系。西学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逐渐接受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而远离了纲常名教的八股之学,继而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科举制度的思想支柱轰然坍塌。科举制度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也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制度以其强大的制度中介作用,确保了儒家经学独占鳌头,绵延不绝;使得各种文学经典丰富多彩,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造就了史学高度繁荣,历史典籍浩如烟海。科举制度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礼俗制度等社会制度产生了广泛的统摄作用。科举制度还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强大的塑造作用,强化了重伦理道德的民族性格,尊崇权威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华民族具有了难以割舍的“仕途情节”,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科举制度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予以我们诸多启示。制度与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双向建构关系。稳定的制度范型背后有着文化传统的支撑,而长期置身于稳定制度范型中的个体又不由自主地受到钳制,并呈现出在此制度范型下特有的文化风貌。科举制度与文化的关联性,彰显了从文化视角研究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着我们慎重地对待大规模教育考试的革废。大规模教育考试作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稳定的制度范型,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