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效加工番茄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加工番茄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营养学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消费量与日俱增,但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传统育种的限制,阻碍加工番茄的发展,高光效育种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光合作用是作物生产的基础,作物中90%以上的干重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光合效率是作物产量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许多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产量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本文对加工番茄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研究了光合速率与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力求为加工番茄选育高产优质品和田间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⑴在田间利用Li-6400对加工番茄盛花期、盛果期、后熟期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群体光合等光合特性进行测定进而鉴定出高光效品种;在实验室对样品生理生化、农学指标-叶绿素、比叶重、叶片全氮量、保护酶、生物量和品质-番茄红色进行测定进而对高光效品种进行验证;在田间观察测定农艺性状;在采收期测产;应用Excel2003、SPSS12.0、DPS9.5等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作图、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以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 ⑵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五个加工番茄品种G-2、石红208、里格尔87-5、石红14和G-3在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农艺参数和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间也存在相关性,说明加工番茄高光效的筛选和鉴定是有效可行的。各性状指标间主要存在的相关性有:在一定生长期产量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CO2饱和点、气孔导度、叶绿素、比叶重、叶片全氮量、生物量的含水量、保护酶SOD间均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同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睡”现象,主要由气孔导度引起;番茄红素和叶绿素呈正相关。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说明高光效-产量-品质-生理生化指标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可为加工番茄高光效品种的筛选和鉴定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⑶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原理主要是:作物中90%以上的干重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光饱和点、CO2饱和点高,光补偿点、CO2补偿点低,光谱利用范围光,光能利用效率提高;气孔导度高,CO2阻力小,供应多,可减弱CO2浓度低的影响;叶绿素含量高,光能捕获、传递、转换的能力相应也高,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比叶重高,光合色素、光和酶等含量增多;氮素是构成叶绿素、光合酶等的必要元素,叶片全氮量高,光合色素也高;在后熟期加工番茄含水量高,生命力旺盛,光合速率高;SOD是主要的光合机构保护酶,能有效的消除自由基和氧负离子,从而使植物免遭逆境伤害,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⑷经过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加工番茄G-2和石红208在净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和其他三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都具有较大优势,是高产优质的品种,可作为高光效的优质种质资源加以推广和优化。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国内潮流能发电装置叶片模型试验的设施数量众多,主要通过室内人工造流的方式进行试验,不同的造流设施其生成的流场条件也各不相同,造流设施的规范化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
精神和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中,超负荷的工作或学习的压力及其它各种因素正日益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过度升高常常是机
胶东输水干线首段工程——济平干渠白玉符河倒虹出口进入小清河干流后,即面临如何穿越济南市区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穿越济南市区段输水方案既关系到济南市城市规划大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当身体存在伤口或者免疫力比较低的时候,它才会感染和致病,而且非常难以除去,产生慢性感染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因为它容易感染伤口
目的对福州地区养殖金鱼中鲤斜管虫的流行及病害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及虫种鉴定,探讨鲤斜管虫的培养方法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研究其分子系统发育,从而为鲤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海洋观测设备的温差能发电技术,根据技术方法设计了系统实验装置并开展了可行性与性能研究。介绍了温差能发电原理、技术方法、装置设计及数据处理与结果
冷却水系统是火/核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邻海地区建设的火/核电厂往往取自然水用于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废热水排回取水水源。新建或扩建电厂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合理地布置取排
  一基多体漂浮鹰式波浪能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波浪发电的离岸漂浮式波浪能装置群,该波浪能发电装置是对已经成功发电的"鹰式Ⅰ号"波浪能装置的改进优化。介绍了一种一基多
会议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离岸海岛在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态环境、海岛资源状况以及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结合人机工程学,基于风能、太阳能、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多能互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