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的探讨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风险,信用风险在其中占据着相当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即使在全面风险管理时代亦是如此。我国商业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也在努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进程,并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风险意识、管理素质、技术能力等因素,各类型银行发展不均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走在前列,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小银行由于历史遗留的包袱较重,发展基础不牢固,管理能力欠缺等原因,风险管理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领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基础尚不牢固,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还有待加强。要坚决守住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安全稳健运行。可见,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薄弱依然是监管部门所担忧之处,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改善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仍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的基本流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在过去几十年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摸索的重点主要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两个环节,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遗憾的是,针对风险管理流程后两个环节即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并不多,且不够系统深入,实践上则可谓知之不多、认识不深、应用不够。其中,风险监测的基础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其核心议题和关键任务是风险预警。构建完整的风险预警体系并使之良好运转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预见风险、及时识别并迅速补救能最大程度降低银行的损失,某种程度上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用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模型上,偏重于如何准确分析评估信用风险,涌现了传统的评分评级法、多元判别分析法、结构化分析方法以及内部评级法(PD)等多种信用风险分析和计量方法,而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整体构建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边摸索边完善,开始尝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银行自身现状的风险预警机制。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实行真正的风险管理的时间有限,经营环境、技术条件、风险文化、人员素质等与发达国家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而信用风险预警的研究和实践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风险信息匮乏、传导不畅、预警技术落后、制度不完备、风险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预警机制建立不成体系,运行效果不够理想。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的整体框架金字塔模型,重点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探讨了搭建完整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所需要的组织保障、人才队伍、制度体系、系统支持、预警模型五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A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A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合理化建议,并结合A银行的历史违约数据对搭建的预警分析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验证,希望能够对同类型商业银行搭建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员工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是制约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员工培训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
期刊
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惯例,会计稳健性一直被认为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满足了契约、诉讼风险、税收、政治活动等方面的要求,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但同时,学术界也存在争
目的 探讨流行性感冒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通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开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的核心技术体系进行分析。
档案人才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档案工作岗位人员变动频繁,档案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机关企事业等基层档案部门,导致档案质量的下降,直接给档案事业带来不良的后果。
期刊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战略的执行,除了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更离不开现行行政体系下,农村地区最为底层的管理者——村干部。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为社会各界所垢病,公允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集团化经营这种组织模式。当集团企业内部形成各种分部时,如何考核分部经理的业绩从而对分部经理的行为以及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