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探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老龄化倒置现象明显,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当今国内有关农村养老模式和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农村养老居住环境设计方面的探索更是处于空白期。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新时期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探索适宜农村的养老服务模式及居住环境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老龄化现状及特征进行了探究,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居住环境的影响,列举陈述了德国、英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模式,总结概括各国和地区的养老服务历程和借鉴经验。其次,对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养老居住空间环境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具体论述新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需求,明确老年人基本特征需求对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启示。第三,以成都地区周边新农村社区为调研对象,概括总结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环境的现状,综合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现状及其需求,探讨了我国新农村社区未来养老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第四,以成都周边地区新农村社区为调研案例,总结成都地区新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问题现状,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化问题现状,社区养老服务配套现状,以及新农村社区周边养老机构现状及其对社区养老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新农村社区养老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以及对以成都地区为实例研究问题现状总结,对新农村养老模式及社区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的居家养老,以新农村社区为依托的资源配套式养老,以及整合新农村社区周边养老机构资源完善辐射式辅助养老,构建多层次网络化整体性养老服务体系,为有效缓解以及最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大型超市在大城市中逐步形成网络化布点,这种零售业态的兴起直接影响非工作交通的组织状况。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并降低成本,基于杭州城西9个街区1365份大型超市出行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使我们寻求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方式。我国的建筑能耗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城镇住宅采暖能耗逐年上升,对不可
我国住房改革之后,住区建设如火如荼。一种新的居住概念“封闭住区”开始渐渐占据住区开发的市场,同时也开始影响人们的居住观念。现在,提到“住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封
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中居住建筑的需求旺盛。高层住宅的大量的涌现,使日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敏感,由此引发的居民日照维权已经成为居民投诉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源自城市外部却强力作用于城市发展的积极助推手段,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将全球目光高度聚焦于特定的城市,而且可以促使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短期或长远的媒介反应
汶川大地震灾后住宅重建模式多元化,其中援建模式和自建模式最为典型,同时灾后住宅重建采取援建模式也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创举,其特殊性在于:建设资金、设计、施工、监理等全部由援
随着现代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住区也在不断地增多,以满足飞速城市化下人们居住的需求。由于人们在物质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变高,城市居民居住的理念已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有限的土地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地矛盾,尤其是车位,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能通过合理地运用地下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由于大规模快速的改造和建设也使得传统历史街区受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
传统对于城市中心区核心的理解为中心区内有一明确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其聚集度以同心圆的模式向外围递减。而在实地调研和工作实践中发现,简单的单一核心模式无法解释一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