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设计研究初探——以漳州市台湾路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由于大规模快速的改造和建设也使得传统历史街区受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不再,其内部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模式也遭到了破坏,使城市的历史文脉被割断。因此,如何能使历史街区在保持其自身文化、建筑魅力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维持其生命力,即达到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国内关于历史街区的发展趋势和国内三个历史街区更新案例的研究,指出了保留街区内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可持续更新是历史街区更新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设计应遵循的五个大原则:保护与发展平衡原则、历史街区文化延续原则、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混合使用原则。并且在这五大原则的指导下上阐述了着重于对历史街区的空间进行分析后再通过适当的设计反映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更新设计策略,包括:类型学设计分析策略、历史街区场所更新设计策略和历史街区建筑更新设计策略。最后再通过对漳州历史街区更新规划设计来论证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  
其他文献
城市风貌是城市环境给人的视觉感知映像,它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窗口。作为一种城市资源,城市风貌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作为谋求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我国的历史遗产中,有这样一种文化遗产尚未被重视关注,那便是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它不同于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村庄传统风貌可以总结为是通过自然景观
近十年来,大型超市在大城市中逐步形成网络化布点,这种零售业态的兴起直接影响非工作交通的组织状况。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并降低成本,基于杭州城西9个街区1365份大型超市出行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使我们寻求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方式。我国的建筑能耗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城镇住宅采暖能耗逐年上升,对不可
我国住房改革之后,住区建设如火如荼。一种新的居住概念“封闭住区”开始渐渐占据住区开发的市场,同时也开始影响人们的居住观念。现在,提到“住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封
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中居住建筑的需求旺盛。高层住宅的大量的涌现,使日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敏感,由此引发的居民日照维权已经成为居民投诉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源自城市外部却强力作用于城市发展的积极助推手段,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将全球目光高度聚焦于特定的城市,而且可以促使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短期或长远的媒介反应
汶川大地震灾后住宅重建模式多元化,其中援建模式和自建模式最为典型,同时灾后住宅重建采取援建模式也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创举,其特殊性在于:建设资金、设计、施工、监理等全部由援
随着现代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住区也在不断地增多,以满足飞速城市化下人们居住的需求。由于人们在物质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变高,城市居民居住的理念已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有限的土地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地矛盾,尤其是车位,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能通过合理地运用地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