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的MIMO最优功率分配性能分析与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因特网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更为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更高频谱利用率和更高性能的通信方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信系统能得到远大于传统单输入单输出(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通信系统的容量,其原因在于发射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进行了合理功率分配。目前的功率分配方法为了获得较好的系统容量性能,在发射端假设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通过信道估计和反馈得到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而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制约着整个无线系统的性能,目前存在现有的信道估计和反馈方法很难使发射端得到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且给系统带来很大开销,不适用于实际资源受限的系统,高效而精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估计和反馈方案是无线网络能够提供服务质量保障的关键。压缩感知(CS,Compressive Sensing)理论正是一种仅利用较少的样本就能恢复原始信号的有效方法,所以将压缩感知理论运用于MIMO系统中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获取阶段(包含接收端的信道估计和接收端对发射端的信道反馈),利用很少的信道观测值即可估计出CSI信息,可大大减少对信道带宽的占用,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观测的MIMO系统功率分配方法,研究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首先在MIMO发射端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中引入确定性观测压缩感知技术,即利用较少的观测信息在接收端估计出近乎完整的MIMO信道冲激响应。然后在接收端通过确定性观测矩阵对估计出的MIMO信道冲激响应再做观测,反馈到发射端恢复出近乎完整的MIMO信道状态信息;另外本文研究了确定性观测矩阵设计方法,在保证获取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测量矩阵构造复杂度和方案的硬件实现难度。最后在发射端根据获取的MIMO信道状态信息选择合适的功率分配方法,在状态较好的信道分配较多的功率,在状态较差的信道分配较少的功率,得到MIMO系统的优化容量,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方法能够在获得较高信道容量的同时,降低系统开销和硬件实现难度。
其他文献
飞速发展的纳米集成技术使得集成在单个芯片上的处理核的数量与日俱增,进而迫使芯片上的主干网络必须同时处理更多的信息。由于传统金属互连网络具有高功耗、高延迟、低带宽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应用市场的丰富、用户数量的增长,市场对网络服务质量与性能感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各大运营商积极通过网络升级应对挑战,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然而网络升
信息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重要推动力量。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企业应该充分利用Interne
短波通信具有传播距离远,成本低廉以及抗摧毁性强等优点,使得其在远程通信特别是军事通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短波信道存在严重的多径时延、多普勒效应以及带内干
情绪是人类体验的外在表现,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背景,对人的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情绪状态也属于心理状态的一部分,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行为机
毫米波辐射成像技术在遥感、盲降、导航、安检等军事、民事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受天线孔径等原因的限制,使获得的毫米波辐射图像模糊、空间分辨率不高,针对
无线人体局域网(WBAN:Wireless BodyArea Network)技术是微传感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其低功耗、高可靠性、高数据速率等特点使其成为医疗界、商业界和学术
针对当前用于人体违禁物品探测的被动毫米波成像的图像质量差、目标检测仍基于人的主观判断的现状,本文对自动检测并识别毫米波图像中违禁物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Haar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心理压力的困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会对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此外,长时间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抑郁,从身体和心理上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与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技术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了分数阶傅里叶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