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用材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长期的杉木人工林连栽造成了地力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等系列生态问题,成为林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解决杉木经营中的这些生态问题,必须了解在没有人为干扰的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中杉木的分布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指导。目前有关杉木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工林中,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杉木的分布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杉木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特征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选择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少、经长期自然演替且有杉木分布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和样线法进行调查,通过对群落内杉木种群生态特征的分析,探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杉木种群的径级分布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不同径级杉木的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同时对杉木种群的演替进行预测;通过对有杉木分布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的分析,研究了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及生态位特征,探讨了乔木物种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和林分空间结构,为揭示杉木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福建万木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种群内无杉木幼苗更新,武夷山和茫荡山中杉木种群中杉木幼苗更新正常;除更新龄级外,3个保护区其它龄级杉木个体数量较少,个体数量在近中间龄级达最大。随着时间序列的推移,常绿阔叶林中杉木种群预测径级分布线更为平缓,种群数量逐渐向大龄级偏移。2、常绿阔叶林中杉木种群死亡率随着径级的增大而逐渐上升,但其中有出现死亡率为负;生命期望随径级的增大而逐渐递减。万木林常绿阔叶林中杉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偏离随机分布不显著的集群分布,武夷山和茫荡山杉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3、有杉木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灌木层和乔木层科、属、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程度高,草本层、层间层科、属、种组成较少,物种多样性程度低。万木林乔木层全部物种间呈不显著负相关,主要物种间呈不显著正相关;武夷山乔木层全部物种及主要物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茫荡山乔木层全部物种间呈显著正相关,主要物种间呈显著负相关。4、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杉木种群物种重要值处于群落乔木层物种的前两位,占群落乔木层物种总重要值的比例大;杉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处于乔木层主要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前两位,且与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多数重叠较大。5、不同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平均混交度较高,平均大小比数接近0.50,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群落内林木趋向于团状分布,而茫荡山和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内林木趋向于均匀分布;不同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度指数大小排序为茫荡山>万木林>武夷山,3个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均具有较高的演替度。
其他文献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ysteine dioxygenase,CDO)是一种单核非血红蛋白酶,可通过半胱氨酸(Cys)途径催化牛磺酸的产生,在哺乳动物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CDO在硬
实验一卵巢玻璃化冷冻原位移植技术对子代小鼠生长发育和糖代谢的影响目的探索卵巢玻璃化冷冻原位移植技术对子代鼠生长发育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玻璃化冷冻原位移植
目的采用尸体模拟手术入路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中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方法选取成人尸体标本4具,男性3具,女性1具,膝关节均无畸形,皮肤无破损,无手术史,无血管神经损伤。标本分为两组,每具标本左右下肢分别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A组,n=4),后外侧直切口入路(B组,n=4),观察胫前动脉至后外侧平台及腓骨头的距离、膝下外侧动脉至后外侧平台的距离、膝下外侧动脉至胫前动脉
松墨天牛是我国松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控制松墨天牛是防控松材线虫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研究明确松墨天牛的种群变化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松材线
我国是典型的多山区国家,地形崎岖、难以利用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占到国土面积的近70%,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减少。近年来,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加,合理利用山区的土地成了解决用地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出路。《山西其亚铝业年产240万吨氢氧化铝及6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是山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规划厂区位于黄土塬、峁与冲沟地
研究背景与目的:头颈部肿瘤在人类肿瘤中较常见,下咽癌(hypopharyngeal carcinoma)作为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其中绝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下咽癌生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普胸外科收治的342例肺结节或肺部占位并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当天血气分析结果,将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分为酸中毒组和非酸中毒组。通过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差异从而得出结果。再根据不同年份不同手术方式是否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进行分组,通过对比两组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文献调研和概述。第二章对大花胡颓子(Elaeagnus macrantha Rehd.)枝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大花胡颓子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髂骨植骨、椎间融合器嵌入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嵌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椎间融合器嵌入同种异体骨四种融合方式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07例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患者,根据术中椎间融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采用髂骨植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磷素易被铁、铝等金属离子固定而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有效磷匮乏是限制南方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形成了系列生理生化机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