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人口为了生计从农村转向城市,并由初期的个体迁移发展为现在的家庭化迁移,随之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新群体——流动儿童,他们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和稳定程度,因此,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学者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发现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儿童。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病理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只是粗略地提到了流动儿童的自信心问题,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全面地考察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不管是对于深化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角,以广元市A小学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选取A小学的7-10岁流动儿童为被试,对他们的自信心发展水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小学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水平普遍较高,这表明学校教育活动环境中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样式的不同会让流动儿童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者进一步对该校的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能够深入了解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的过程,找到该校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良好的原因,为促进流动儿童自信心更好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科学依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提出选题的缘由,梳理已有文献,再对核心概念“人类发展生态学”、“流动儿童”及“自信心”进行界定,并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伦理。第二部分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分析,对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介绍,了解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含义、内容和系统结构,厘清该理论和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具体到微观系统三要素对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为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的结构和发展特点研究,本部分主要由两个分项构成。一是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结构研究,先是通过对A小学的流动儿童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初步提出对该校流动儿童自信心水平假设,再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和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实际发展状况,最终形成了由主动性、成就感、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25个测试项目构成的流动儿童自信心量表。二是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研究,依据流动儿童自信心量表结果,运用SPSS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5个维度综合分析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总体水平与年龄、性别和家庭子女人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为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策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下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研究,依次从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三个视角来对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三者对流动儿童的成就感、主动性、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全面地展现了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过程。第五部分为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综合讨论,本部分由3个分项构成。一是用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3要素来对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进行评价,分析它的优缺点。二是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良好发展的原因,具体从校园文化、学校观念、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和选修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它们对发展流动儿童自信心的好处。三是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出建设心理咨询机构、优化教育活动内容、改革教育活动开展方式、创造合作机会和建立合理角色期待等内容,为促进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