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方法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优化治疗方案,为提高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恢复期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针灸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选取患侧手三里、外关等穴位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组患者在接受低频治疗的同时给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疗程为4周。分别在疗前,第1、2、3、4周疗后采集伸腕肌肌群和屈腕肌肌群收缩时的表面肌电,提取特征值RMS、MAX。并使用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Barthel ADL指数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评价疗效。结果:1.低频镜像组与低频组患者疗后屈伸肌群RMS、MAX值,疗前(p>0.05)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疗后达到峰值,之后回落,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3周与第4周疗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2、3、4周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后高于疗前。RMS值,低频镜像组与低频组治疗第3、4周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AX值,低频镜像组与低频组治疗第3、4周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镜像组高于低频组。2.低频镜像组与低频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AD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低频镜像组差值较低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频镜像组优于低频组。3.低频镜像组与低频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低频镜像组差值较低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低频镜像组总有效为91%,明显高于低频组结论1.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以及低频穴位电刺激疗法均可以改善中风后腕手功能,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疗效肯定。2.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改善上肢功能优于低频穴位电刺激疗法,且最短疗程不应少于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