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均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分别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感染引起的,这两种疾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种猪场流行,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目前,疫苗接种是有效防控这两种重要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但是仅用单苗费时费力、应激大,存在免疫漏洞,人们迫切需要“一针防两病”的高效二联灭活疫苗,鉴于此,本研究经过免疫原性试验、免疫保护性试验等最终筛选出1株PCV2疫苗候选株。为了克服PCV2体外繁殖能力差,增殖滴度低的缺点,并初步探讨利用转管微载体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在此基础上联合实验室前期已经筛选到的PPV疫苗候选株HNZK株成功制备出猪细小病毒病和猪圆环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筛选出满足PCV2灭活疫苗制苗要求的毒株,选择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株PCV2分离株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8株PCV2分离株中HNTP和HNYY分离株病毒培养原液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二免后一周抗体水平即高于1:800,达到PCV2灭活疫苗的国家质量标准要求,三周时达到峰值1:3200,比对照商品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1:1600)更高;其分别稀释130倍和463倍后制备的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在二免后三周也能达到1:800。由以上结果可知,PCV2HNTP和HNYY分离株毒价高,免疫效力良好,是理想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丰富了PCV2灭活疫苗毒株的种毒资源,为研制高质量的PCV2疫苗奠定了基础。2、为了研究PCV2疫苗候选株(HNTP和HNYY株)制备的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对二免四周后的小鼠分别攻不同剂量的PCV2,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小鼠组织中病毒载量检测,来评价本研究所制备疫苗对不同剂量攻毒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组织中各攻毒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说明疫苗起到了保护作用,且HNYY株制备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长,因此后期疫苗制备选用HNYY株。对照组中接受6.072×106copies,6.072×107copies攻毒剂量的小鼠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并在心、肝、肺、淋巴结中病毒含量相对较高。3、为了克服PCV2体外繁殖能力差,增殖滴度低的缺点,作者利用微载体贴壁细胞具有高比表面积、细胞产量高、便于监测、控制和取样,生产规模容易放大,不易污染等优点,初步探讨利用转管微载体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结果显示,相同培养液中转管培养PK-15细胞数是普通方瓶培养细胞数的10倍左右,接毒120.8MOI组在接毒后100h时病毒含量基本达到最高5.53E+06copies/μL,可以提高病毒滴度1.65倍左右。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微载体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是可行的,为提高病毒增殖滴度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效价疫苗抗原提供了技术依据。4、利用筛选出的PCV2HNYY毒株和实验室分离鉴定的PPV HNZK株分别制备病毒液,经透析袋浓缩法制备高滴度的两种病毒液作为制备二联灭活疫苗的抗原,收集病毒液进行甲醛灭活,将上述两种灭活病毒液等体积混合后加入油佐剂乳化制成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并在进行了疫苗的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后,进行了安全性及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该二联灭活疫苗对动物安全可靠,免疫小鼠后,二联疫苗于二免后二周PCV2ELISA抗体水平达到高峰(1:3200),高于PCV2单苗组(1:1600),二免后三周抗体水平(1:1600)有所下降和单苗组(1:1600)相当。免疫豚鼠后PPV单苗组和二联疫苗诱导产生的PPV HI抗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单苗组在二免后四周达到高峰(2048),而二联疫苗在二免后六周达到2048,与相应单苗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