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眼国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时空距离日渐缩小、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国家联系日益紧密。如今,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全球化”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时代界定。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文化大市场,各种文明、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文化生态环境变得纷繁复杂。放眼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世界活动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的输出和输入随之不断增加,我国的文化生态日趋呈现多元复杂的态势。在这种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从德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的会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带来影响。一方面,各种文化在冲突与融合、对话与交流中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马克思主义丰富了传播环境、带来了全新思维、开拓了崭新视野。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导致外来文化和社会思潮如潮水般涌入,带来诸如“外来思想文化”的强势渗透、“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对弱势、“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边缘化等问题,使得社会公众的价值选择逐渐走向多元化,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转型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通过提高文化安全意识,净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二,注重理论内容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三,运用先进传播媒介,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四,建设马克思主义传播队伍,提高马克思注意大众化的传播效率。 总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