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两种氮氧自由基NITPh-2,4-(OCH3)2和NITPh-2-F-5-Br,并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元素分析、电子自旋共振(ESR)谱和XRD图谱进行了表征,解析了两种自由基的单晶结构。两种氮氧自由基与稀土(过渡)金属的六氟乙酰丙酮盐反应,得到共十一种新型配合物:Ln(hfac)3(NITPh-2,4-(OCH3)2)(IMHPh-2,4-(OCH3)2)[Ln=Eu(1),Tb(3)],Ln(hfac)3(NITPh-2,4-(OCH3)2)2[Ln=Gd(2),Dy(4)],Ln(hfac)3(NITPh-2-F-5-Br)2·0.5CH2Cl2(Ln=Sm(5),Gd(6),Tb(7)),Dy(hfac)3(NITPh-2-F-5-Br)2(8));Mn2(hfac)4(IMHPh-2,4-(OCH3)2)2(9)、Ni(hfac)2(NITPh-2,4-(OCH3)2)(H2O)(10)和[Mn2(hfac)4(IMHPh-2-F-5-Br)2](NIT-Ph-2-F-5-Br)(11)。配合物(1)-(8)都是稀土单核配合物,中心稀土离子都是八配位的十二面体构型,其中六个配位点来自于3个hfac阴离子,另外两个配位点被氮氧自由基上N-O基团的O原子占据。在配合物(2)、(4)、(9)和(11)中,氮氧自由基NITR在配位的过程中转变成其还原衍生物IMHR。配合物(9)和(11)都是双核Mn(Ⅱ)结构,中心离子都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两个Mn(Ⅱ)通过IMHR分子的N-O基团桥连。配合物(11)的结构中除了包含双核结构[Mn2(hfac)4(IMHPh-2-F-5-Br)2]外,还包含一个游离的未配位的氮氧自由基NITPh-2-F-5-Br。配合物(10)是单核分子构成的配合物,中心Ni(II)与两个双齿hfac阴离子、一个NITPh-2,4-(OCH3)2和一个配位水形成六配位结构,分子之间的氢键导致其形成拟双核分子。配合物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Eu(III)与自由基之间表现反铁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2)和(6)中Gd(III)与自由基之间表现铁磁性相互作用,自由基之间都是反铁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3)中Tb(III)与自由基之间表现铁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7)中Tb(III)和自由基之间是反铁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4)和(8)中Dy(III)与自由基之间均表现反铁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3)、(4)、(7)和(8)的交流磁化率研究表明其没有表现出单分子磁体的行为。双核Mn(Ⅱ)配合物(9)和(11)中两个Mn(II)离子之间均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