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南边境学校地理教育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是基于对地理教育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对该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和该地区学校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现状的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云南边境学校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策略,增强该地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有力的促进边境安全与国家统一。目前,学校教育是增强云南边境地区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有效途径,该地区初中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与民族认同意识总体上比较高。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初中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在年级、性别、民族身份和年龄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意识也就越高,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他们子女国家认同意识影响很大。云南边境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时,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有所改变,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在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合理,地理教科书中相关国家认同教育的素材不充足,地理教育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方法单一以及评价力度不够等。从地理教育的性质、理念以及目标来看,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是可行的,此外,地理课程内容中还藏有丰富的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载体。要在地理教育中增强云南边境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应该从课程目标建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这四个方面来着手。在课程目标建构方面,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行为目标。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二次开发”各版本教科书,开发利用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之外,积极选用对国家认同教育较为有效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对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方面,除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评价之外,还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评价,在选择评价方法时,综合各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对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