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雨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大连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大连雨季降水异常的前期影响因子和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地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雨季7~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且强降水异常事件最为频发。(2)各季节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差别较大,但40年间均呈减少的趋势。(3)各季节降水呈现不同的周期特征,雨季降水异常存在20~22年、10~12年和2~3年的振荡周期。(4)雨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代呈现不同的位相特征。(5)大连雨季降水异常与太阳活动、前期冬季1月份500hPa高度场、前一年6~8月南太平洋中部海区海温密切相关。太阳活动峰值年附近易少雨,低谷年附近易多雨。前期冬季1月份500hPa高度场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分布型是影响大连雨季降水的主要分布型。前一年6~8月南太平洋中部海温与雨季降水反相关关系显著。(6)大连雨季多、少雨年对流层各层的大气环流差异显著,多雨年同期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夏季风明显,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旺盛。500hPa高度场北半球存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分布型,大连上空西风急流加强,副高位置偏北偏西。少雨年反之。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清远、番禺和新垦三地近地层和大气边界层风(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清远、番禺和新垦三地近地层和大气边界层风特征及风对空气污染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产生2004年8月3日辽东半岛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和中尺度影响系统,指出本次大暴雨是在高空大槽形势下,由低空急流和地面
本文采用每隔6小时的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8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闽东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现,这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受500hPa高空冷槽、中低层
本文利用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地面与高空定时观测、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52年雨凇日值记录等资料,从短期及中长期预报两个角度,对中国冻雨的特征和年代际变
本文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环境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的次表层海温与热容量资料、中国160个标准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冬季和夏季次表层热状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陆地上的森林植被具有最广泛的分布面积和最大的生物量积累,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植被碳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