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植物是雨水花园正常发挥其对降雨径流调蓄、净化、蓄积等功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常用雨水花园、生态草沟等低影响设施草本植物的调研,初步筛选出25种草本植物开展适用于上海地区雨水花园植物的逆境生理定量化分析以及其对污染物削减能力分析,利用隶属函数均值的方法对25种植物进行抗旱、耐涝、去污等综合能力分析与排序,最终筛选出适用于上海地区调蓄型、净化型和综合型雨水花园的草本植物种类并构建典型植物配置模式,为上海“海绵城市”的建设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干旱胁迫逆境生理研究。通过室内干旱胁迫控制试验,完成对佛甲草、八宝景天、千屈菜等25种植物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5种草本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各指标都产生了较大差异,根据各指标变化趋势可将晨光芒、金边麦冬、细叶芒等9种植物归类为抗旱性较强的一类,将马蹄金、斑叶芒、黄菖蒲等16种植物归类为抗旱抗性较弱的一类,最终通过隶属函数值的大小对25种草本植物进行抗性强弱排序。2.水涝胁迫逆境生理研究。通过室内水涝胁迫控制实验,对25种植物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叶片丙二醛含量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5种草本植物在受到水涝胁迫时各指标都产生了较大差异,其中,铜钱草、千屈菜、翠芦莉的耐涝性极强;而蓝羊茅、金边吊兰等植物的耐涝性则较弱。3.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研究。通过室内模拟污染物径流控制实验,对25种植物去除重度、中度、轻度3种TP、TN、CODcr径流污染物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植物生长过程中对不同元素的需求量的差异,导致同种植物对3种浓度的径流去除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植物对同等浓度下的径流污染物去除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花叶玉簪、吉祥草、佛甲草等植物对TP的径流去除能力较好;对TN径流去除能力较强的是佛甲草、马蹄金、金边麦冬等植物;而千屈菜、花叶玉簪、吉祥草等植物对CODcr的径流去除能力较为突出。4.草本植物配置模式构建。利用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方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5种草本植物的抗旱性、耐涝性、径流污染物削减等综合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用于上海地区调蓄型、净化型和综合型雨水花园的草本植物种类并构建典型植物配置模式,其中适用于径流量大的调蓄型雨水花园草本植物选择耐涝性较强的铜钱草、千屈菜、吉祥草等植物;适用于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净化型雨水花园草本植物选择去污能力好的花叶玉簪、千屈菜、佛甲草等植物;适用于综合型雨水花园的草本植物选择综合适应能力均较好佛甲草、金边麦冬、吉祥草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