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酶法水解制糖及纯化过程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淀粉糖是一种理想的食用糖源;虽工业化生产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我国淀粉糖的年产量也在千万吨以上,但尚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例如,淀粉转化为具体糖品的选择性问题、低温液化问题、pH值对液化过程的影响,单一酶和复合酶的运用问题,离子参杂对酶的激活作用,液化糖化同步进行的可行性问题、淀粉液化过程中DE值控制与分子量分布问题等。本文从影响酶的作用因素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革新工业化生产淀粉糖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首先,探讨了研究方法和表征方法。分析原淀粉成份: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还原糖;测定液体α-淀粉酶和糖化酶酶活;确定水杨酸法(DNS法)测定还原糖的紫外吸收波长为540nm,建立还原糖标准曲线方程。   其次,研究单一酶体系中低温水解淀粉的基础化学问题。经单因素实验,确定单一酶制备多糖的条件:α-淀粉酶,添加酶量6m1(31.2U),pH4.5(1M HC1调节),温度40℃,淀粉5.0g,控制时间得到DE值10.95到22.04的淀粉糖分布条件;证实C1相对柠檬酸根离子具有稳定和激活剂的作用。糖化酶,添加酶量54μl,pH4.0,温度60℃,淀粉5.0g;控制时间得到DE值8.49到62.01的淀粉糖分布条件;Cl相对乙酸根离子在温度变化下,稳定和激活剂的作用不明显。   再次,复酶直接作用原淀粉的研究,选用不同缓冲液作为酶的缓冲体系。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最佳条件为:淀粉酶/糖化酶比例为1:4,温度为60℃,pH4.0,时间4 h;此条件下,DE值为64.21。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为:淀粉酶/糖化酶比例为1:4,温度为50℃,pH5.0,时间4 h;此条件下,DE值为71.99。   再次,离子交换法脱盐纯化淀粉糖的研究,实验表明DOISS结合D301T的脱盐效果最佳。分别研究脱盐时间、脱盐温度、树脂用量对两种树脂脱盐效果的影响,脱盐率可达84.14%;并确定两种树脂的洗脱体积为8:1、7:1。   最后,对水解后淀粉以及纯化后的多糖溶液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凝胶色谱分析。水解后的淀粉在2930cm-1、1154 cm.1-1020 cm-1的吸收峰相对原淀粉变弱,证明-CH2和C-O-C醚键量大量减少;GPC(凝胶色谱分析)分析淀粉糖分子量,表明淀粉糖的数均分子量、峰位分子量不随DE值的增大而成相应的减小趋势,分子量分布的范围却随着DE值的增大而集中;其分子量分布受作用条件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15 年2 月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3 月8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办发﹝2015
会议
β-半乳糖苷酶(EC3.2.1.23)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生物酶制剂,既能水解乳糖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解决在约占世界十分之一的人群中存在的乳糖不耐症问题;还能催化转移半乳糖苷反应,制备功能性低聚半乳糖和具有临床治疗功能的乳果糖。本实验室分离得到一株产p-半乳糖苷酶的节杆菌,该p-半乳糖苷酶同时具有水解与转苷活性,本研究以分离纯化该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目的。以乳糖发酵培养基培养节杆菌,离心收集菌体,
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AGB-AP02)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测得了钝顶节旋藻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共获得reads为21,463,7
学位
20世纪30年代,以徐英超为代表的老一辈体育教育工作者将概率论引入到体育研究中;80年代,随着全国体质测试、体育科研等对统计方法的需求,各院校陆续都开设了体育统计专业基础
会议
鉴于全球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恶化的压力,乙醇(俗称酒精)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我国生产酒精以微生物发酵为主,菌种一般采用酒精酵母,在30℃
<正>目前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运动心理学者在促进运动员竞技运动表现方面进行了长期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在运动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方面,Sebastian Brueckner的《运动员的竞技
会议
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限制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碱化与盐化往往相伴而生,在一些地区土壤既盐化又碱化的现象格外突出。例如,在中国东北,碱化草地已达70%而且正在扩大。
学位
会议
四取代烯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药学方面的应用,比如乳癌药物它莫西芬;在天然产物方面也有应用,比如尼立达唑类似物;在液晶、分子开关、发色团等方面应用的潜力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对
纳米半导体材料以其新异的光学特性、电学特性、光电转换特性、光催化性能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合理设计纳米结构的合成,从材料的尺寸、形貌、维度、组成、晶体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