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平衡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意义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状态,观察手术+微生态治疗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分析比较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了解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的治疗价值。【对象与方法】选取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内异症患者60例,并对其分期。其中I~II期的内异症轻型组共计34例(非微生态治疗组20例,微生态治疗组14例);III~IV期的内异症中重型组共计26例(非微生态治疗组16例,微生态治疗组10例)。对比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在手术前后以及微生态治疗后的异同,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在本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肠道微生态状态。【结果】1.肠道微生态构成1.1内异症患者较健康组的粪便培养标本中肠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数量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6.926、9.09,P均<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群数显著减少(t值为-8.225,-11.571、-8.59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肠杆菌、梭菌菌落数量内异症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F值为50.683、88.334,P均<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菌落数量内异症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F值-261.477、-359.090、-133.337,P均<0.01)。说明内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病情越重,微生态失衡越严重。1.2内异症组手术前与手术后粪便培养的菌落数比较中,手术后的肠杆菌及梭菌增加(t=3.732,P=0.001)(t=0.759,P=0.010);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减少(t=-5.411,P=0.000;t=-4.830,P=0.000;t=-3.718,P=0.001)。说明内异症组的肠道菌群手术后较手术前肠杆菌、梭菌等对人体产生不利的有害菌群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等对人体有利的有益菌群减少。其中进一步分型观察发现内异症轻型组术后肠杆菌增加(t=2.384,P=0.028);而双歧杆菌(t=-3.640,P=0.002)、乳酸杆菌(t=-3.717,P=0.001)以及拟杆菌(t=-3.397,P=0.003)数量减少。内异症中重型组术后的肠杆菌(t=2.860,P=0.012)数量增加;而双歧杆菌(t=-4.067,P=0.001)、乳酸杆菌(t=-3.310,P=0.006)、拟杆菌(t=-2.441,P=0.028)菌群数量减少。手术后的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提示: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t分别为5.404,5.334;P均<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显著减少(t分别为-23.737,-35.775,-61.297;P均<0.01)。说明中重型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在手术治疗后较轻型患者而言显著被加重。1.3手术+微生态治疗组与仅手术治疗组的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对比提示:手术+肠道微生态治疗组的肠杆菌以及梭菌的菌落数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减少;而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的菌落数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0,-3.717;4.904,5.593,4.713;P均≤0.001)。说明微生态治疗可克服手术创伤对肠道微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有明显改善。手术+肠道微生态治疗组中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治疗后的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较轻型组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4.334、7.097、-7.175、-8.502、-5.216,P均<0.01)。提示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明显改善,且轻型组改善更显著。2.肠道B/E值(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内异症患者肠道B/E值小于1,且较健康组的肠道B/E值降低(t=-8.740,P=0.000);其中中重型组<轻型组<健康组(t=-21.296,P=0.000;t=-4.401,P=0.000)。内异症轻型组及中重型组手术前后B/E值的比较提示:手术后较术前减小(t=-2.932,P=0.009;t=-2.416,P=0.029),而且中重型组较轻型组术后B/E值下降更明显(t=-16.819,P=0.000)。微生态+手术治疗组治疗后内异症轻型组与中重型比较提示:内异症轻型组及中重型组治疗后B/E值均较治疗前增加(t=4.808,P=0.000;t=3.874,P=0.004)。而且轻型组相对于中重型组治疗后的B/E值增加更明显(t=9.256,P=0.000)。3.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的内异症患者较非微生态治疗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且腹泻、便秘以及术后感染等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1.肠道微生态构成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中肠杆菌、梭菌等不利于人体的有害菌落数量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落数量减少,并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改变更显著。2.内异症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较提示:手术后较手术前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等有益菌群减少,肠杆菌、梭菌等有害菌群增加。且微生态失调情况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越来越明显。3.手术+微生态治疗后肠道的肠杆菌以及梭菌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的菌落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中重型组的肠杆菌、梭菌数量较轻型组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拟杆菌数量较轻型组显著减少。故经肠道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明显改善,且轻型组改善更显著。4.肠道B/E值内异症患者肠道B/E值小于1,且较健康组的肠道B/E值降低。手术干预可以加重肠道B/E值的改变,而且随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肠道菌群失调越明显。经微生态治疗后内异症手术患者的B/E值均显著增加,其中轻型较中重型组的增加更明显。5.术后恢复内异症手术患者经微生态疗法治疗后,可以调整患者肠道菌群,减轻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状态,进而促进了内异症患者手术后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其他文献
量子信息学是物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以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为信息科学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在量子信息领域,一个量子系统的物理状态用量子态来形容。量子信息的处理以及读取过程都离不开量子态,一般来说,根据组成量子态的粒子数可以将量子态划分单体系统量子态和多体系统量子态。根据态的叠加原理,多体量子系统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即量子纠缠。量子纠缠作为量子力学区别于经典力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是一种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蚊媒病毒,1952年,初次在坦桑尼亚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并分离。CHIKV主要引起人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F),是一种急性热性疾病,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痛、发热、肌肉痛及皮疹等。我国于1987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初次发现CHIKV感染病例,并分离出该病毒。随着全球贸易及旅游的往来,我国输入性C
学位
跨语言文本相似性度量在多语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资源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源语言的多样化演变。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字的多样性,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融入互联网的大环境,丰富了互联网资源的多样性。为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挖掘和利用,打破跨语言的壁垒,跨语言文本相似性度量问题在多语种文本信息处理领域应用
目的:观察D-二聚体、白介素-6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分析,筛选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相关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等病例后,最后入选144例脓毒症患者。入选的患者均当天采集治疗前的基本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水平,探讨FGF23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2型糖尿病的内分泌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组,根据颈动脉+椎动脉彩超结果将2型糖尿病(T2DM)组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组48例,无颈动脉斑块组52例;同期选取于延边大学附属
学位
200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了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有感染猪群的情况,随后在美国、巴西、哥伦比亚、中国、泰国、越南均有相关报道。2015年,广东某猪场分离出一株SVA,从而确定了 SVA在我国的流行,SVA在我国的流行给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境内存在许多亚临床感染现象,并且缺乏获批的商品化疫苗可以使用,这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对A型塞内卡病毒病的防控难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