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运动和齿系骨骼系统功能形态学分析及所反映的环境学问题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其栖息地受人为干扰呈破碎化分布,其种群分散分布在陕西秦岭,四川岷山,邛崃山,大小凉山等山系中,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缺乏基因交流;其种群各自生活的环境又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而有所差别,因而在长期的种群进化过程中导致不同种群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在生活习性,营养策略上有所分化,进而导致在形态结构上的适应性表现。根据形态和功能的统一性,研究大熊猫运动和齿系骨骼系统的形态功能学结构,并结合其野生状态下相关的生态学特征(包括生境选择、觅食生态等),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保护大熊猫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以往的研究对大熊猫骨骼形态作了详尽的描述,对探讨齿系特征与其食性间的相关性研究仅局限在种群年龄结构的确定上。但对不同种群在骨骼及牙齿形态上适应不同环境与不同主食竹种的相关性上研究比较少。本文拟通过对陕西、甘肃、四川三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大熊猫运动骨骼系统及牙齿作对比研究,分析其形态结构与其栖息地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希望在这方面有新的收获;并进一步从骨骼形态方面分析方盛国利用遗传测序及骨骼分析方法提出的秦岭大熊猫亚种的观点。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对地理隔离种群骨骼及牙齿形态的比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亚种形成理论,从功能形态学方向探讨秦岭大熊猫亚种的确立。(2)通过对不同种群不同年龄大熊猫牙齿解剖学特征的测量,结合大熊猫取食生态学的研究,探讨其对食性的适应性。(3)通过对四肢骨骼形态指数分析探讨大熊猫对生境选择的适应机制。 1.对大熊猫头骨量度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各主因子中有效指标进行归并,作为影响鉴定特征的最主要性状因子:第一主因子代表了头骨整体长宽和颧弓形态的变量;第二主因子代表矢状嵴间沟和颅基底变量;第三主因子代表矢状嵴长度、额窦纵长;第四主因子代表人字嵴变量;第五主因子颧弓前端与齿列长轴夹角、腭前孔后缘至硬腭后缘长、眶上孔颅长。 2.通过对大熊猫牙齿、头骨形态特征与其它地区的比较分析,头骨全形的大小秦岭和岷山接近,邛崃山则较大;秦岭大熊猫吻部较短,岷山和邛崃山相似,均较长。五个变量中,秦岭岷山之间有三个为显著差异,秦岭和邛崃山有五个为显著差异;岷山和邛崃山之间有四个为显著差异。故认为秦岭大熊猫除在吻部短的特征上与其它山系有明显区别外,在头骨大小等其它形态学分类特征上与其它山系的数值没有明显间断,从本研究的结果看,秦岭亚种成立的形态学证据尚还缺乏说服力。 3.大熊猫牙齿对食性的适应主要表现在齿列的增长,前臼齿、臼齿咀嚼面积的增加及两侧齿列的外缘间距的增大。 4.大熊猫头骨对食性的适应主要表现在矢状嵴、人字嵴发达;颧弓宽阔,颞窝异常发达能容纳更多的咀嚼肌;枕面粗糙以供强大的肌肉附着;下颌骨坚固厚重 5.后肢骨在形态上总体较黑熊短粗,黑熊经常爬陡坡,而大熊猫一般选择平缓的山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骨骼形态的制约。腰带骨宽阔坚固,与大熊猫常采用坐姿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研究牡蛎肽及其复合物的降血糖活性与其作用机理。  方法:  1)采用复合酶酶解牡蛎,并进一步利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牡蛎肽进行分离纯化。以牡蛎肽对α-葡萄糖苷
研究目的:  细胞粘附分子L1(L1CAM)可以通过激活MAPK通路促进神经轴突发生和神经元存活。已有研究发现,L1CAM可与酪蛋白激酶2(CK2)在体外促进神经轴突发生,而PTEN蛋白的缺失同样可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树立服务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提高自
期刊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具有奇异的花果蜜香,茶树品种(系)众多,素以罕见的黄栀香型、杏仁香型、芝兰香型等十大香型著称,广受好评。但由于品种分类未有统一标准,感官审评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的安全驾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各种车载监控系统也应运而生。在车载监控系统中,监控人员往往需要对宽视角的场景进行观测,甚至是360度的
复杂背景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是红外图像处理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关于空中红外小目标检测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背景的复杂性以及小目标形状纹理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