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学探究月经后期的证素特点,分析症状、证型分布特点,为使用标准、可量化形式辨证妇科疾病提供尝试性研究思路,为规范化月经后期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省中妇科门诊部符合诊断标准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问卷调查,根据“证候辨证素”量表找到每一症状对各证素的权值,最后计算各症状对各证素权值之和,超过阈值14分的证素则判断成立。分别分析月经症状、证素、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月经相关症状排序依次是:经质夹块、经色紫黯、经色深红、酸重痛性痛经、较长行经期、经量减少、隐痛性痛经、胀痛性痛经、经质经色稀淡、经量增多、月经量忽多忽少、痛喜按性痛经、固定痛性痛经、刺痛性痛经。2.其他症状排序前10位依次是:腰膝酸软、四肢凉、无热而饮多、局部汗多、神疲、乳房痛、白带量少、烦热、带下色白气腥、胸闷。3.病性证素排序前3位依次是:阳虚、寒、气滞。其中实性证素排序前3位依次是:寒、气滞、血瘀,虚性证素排序前3位依次是:阳虚、气虚、阴虚。将病性证素按照等级分析后,除阳虚以Ⅱ级(明显)为主以外,其余均以Ⅰ级(较轻)为主。4.病位证素排序前3位依次是:胞宫、肾、肝。将病位证素按照等级分析后,除胞宫以Ⅲ级(严重)为主以外,其余均以Ⅰ级(较轻)为主。5.病位+病位证型依次是:胞宫+肾(46例),胞宫+肝(44例),肝+肾(2例)。6.病位+病性证型依次是:胞宫+气滞、胞宫+阳虚、胞宫+血瘀、胞宫+寒、胞宫+阴虚、肾+气虚、肾+阳虚、肝+血虚、胞宫+血虚。7.病性+病性证型依次是:气滞+血瘀、阳虚+寒、气虚+阳虚、寒+血瘀、寒+气滞、阳虚+血瘀、气滞+湿、阴虚+气滞、气虚+气滞、阳虚+血虚、阳虚+气滞、阴虚+血瘀。结论:1.基于证素辨证候方法分析月经后期证型特点结果符合临床及理论依据,该法可行。2月经后期证素可归纳成阳虚、寒凝、血瘀、胞宫、肝、肾、气滞。3.月经后期病位+病位证型以胞宫+肾为主,病位十病性证型以胞宫+气滞为主,病性+病性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虚实夹杂多于虚证或实证,虚证以阳虚为中心环节,实证以气滞、血瘀、寒为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