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油葫芦(Teleogryllus derelictus Gorochov)实验种群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褐油葫芦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蟋蟀是一类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中国从南到北广泛分布.蟋蟀除了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外,也是一类有用的药用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及饲用、食用昆虫,有其特殊的经济价值.同时,它在昆虫胚胎学、生理学、内分泌学及毒理学研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蟋蟀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以黄褐油葫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养殖黄褐油葫芦的最佳生态条件.该试验目的在于为大量养殖蟋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标,以期为更加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它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80年代以来,白背飞虱在中国各稻区的发生面积和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尤其是近10年来,其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已超过褐飞虱,成为水稻和产上的主要威胁之一.该文从稻田生态系统整
在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s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生物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DsCPV对不同虫龄宿主的选择作用、在不同
以转Bt基因棉花国抗12(GK12)、新棉33B (XM33B)、SGK321以及其常规棉受体亲本泗棉3号(SM3)、33和石远321(SY321)为材料,研究了(1)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烟粉虱体内保护酶和解毒
研究了环境与生物因子对烟蚜茧蜂(单主寄生蜂)、玉米螟赤眼蜂(卵寄生蜂)及螟虫长距茧蜂(多寄生蜂)子代性比影响以及昆虫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对寄生蜂性比分化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承担着漆画的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任务,研究高级的漆画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希望本文能为我国的漆画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骨干队伍建设,推进全省数字文化馆发展,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019年3 月13 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省文化
期刊
该文对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上分离的16个CMV分离物,以两个CMV亚组的4个株系为对照,进行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血清学关系和分子生物学性质等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次将
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除尽、米满、氟铃脲、抑太保、菜喜等药剂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4.21mg/L(48h)、3.15mg/L(72h)、4.42mgL(72h)、9.4
报社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报纸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毫无疑问应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报业作为一种产业,则又属于经济范畴,应该把它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然而,在高度集
本文从种群分化、分子生物学研究和PAPD技术应用3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对棉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宏观的种群生态学与形态学及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棉蚜的形态特征、体色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