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写作——汉族作家迟子建的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之间的优秀文化互相吸引和交融,使得本民族文化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中,增添了异质的色彩。作为汉族作家的迟子建主动突破主流汉族社会的视域界限,将目光聚焦于东北边陲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展开了对少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书写,提供了一种汉族人审视少数民族的独特视角。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比较领域里,她由于占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自然地为文化比较的多向度选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笔者对迟子建小说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捕捉到了迟子建小说研究中有待于深入挖掘的——跨文化写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想突破单一民族的视域限制,突出多元文化对写作者的交互影响。  本文中,运用比较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迟子建最早和最晚的一部跨文化的作品《树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比较研究,历时地来探讨迟子建的这一题材创作在这十四年中的发展与成熟,并分析这一写作形式在民间资源继承以及审美领域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  虽然迟子建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使得她以汉族身份进入少数民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她毕竟是一位汉族作家,民族文化之间固有的差异和隔膜不可能因作家的主观意愿而瞬间消失。因此小说中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必然带有“他者”的印记。本文详细分析了迟子建在跨文化写作中巧妙地采用各种叙述技巧让读者忽略自己汉族身份的写作策略。因为“进入”他者而使跨文化写作不同于汉族文学,因为价值立场的差异又使跨文化写作不同于少数民族文学,使小说文本具有了“文化人类学”的性质。  迟子建的跨文化写作客观上有助于使人重新思考“主流”与“边缘”的分野,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操守,警惕社会的现代化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但是怎样以真诚、平等为前提,恰当处理套话与误读、媒体报道与客观真相,想象与真实间的关系是突破跨文化书写困境的关键。
其他文献
秦国与西戎复杂的关系,不仅是研究秦史的重要方面,也是涉及先秦民族关系的重要部分。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采用“二重证据法”,利用傅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的方法论述秦国与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民工题材小说也成为当代小说创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节约能源被整个世界所重视。目前,在钛及钛合金铸锭生产中,出炉的热铸锭释放出的热量白白浪费。本文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热铸锭释放出的热量来烘干钛电极的
在使用Win8系统的过程中,虽然全新的界面操作顺畅简洁,但每一个磁贴恰好是为方便一个手指触摸操作而设计,因此上面显示的字体都不算大,对于一些视力不太好的电脑用户来说看起来就比较费劲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Win7系统中微软就提供了一个放大镜功能给用户,该功能在Win8系统中存在吗?在使用Win8电脑时我们如何开启放大镜功能呢?  第一种方法,在Win8新界面上按下Windows键用鼠标右键单击空
当代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受到了犹太文化的深刻影响。本论文试图以文化诗学的理论方法,从犹太文化的角度研究贝娄的小说,在揭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入阐释其思想
“学着党员干,年年有钱赚,有能耐的党员给我们做技术示范,这个方法真好。”莎车县伯什坎特镇英买里村63岁的老人多力昆吐逊数着手里一沓人民币,对村里党员科技示范岗的党员赞
很多朋友都会在iPhone等移动设备上阅读电子书籍,往往为此特地安装QQ阅读等第三方应用,其实iPhone预装的iBooks完全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打开iBooks,进入相关的书籍,轻按屏幕选中字词,或者将所选内容扩大至整个段落(如图1),从快捷菜单选择“重点”或“笔记”,随后可以进入笔记界面,在这里添加相关笔记即可。也可以按一下高亮显示的重点文本,然后点选“笔记”,这样可以直接添加笔记。  笔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甘肃天水人,著名学者。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受业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冯国瑞在金石考据、文章诗词、石窟遗存、古
本篇论文的撰写是在比较诗学与比较古典学的方向下进行,并且是在对英文、法文、德文以及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原文文献之阅读的基础上来展开学理性思考的。就研究范围而言,本文主要
《广韵》音系是汉语中古音的代表,《新华字典》的注音反映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本文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余乃永先生校注的《新校互注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