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玄学发展到最后出现玄释合流的现象,所以玄言诗所表现的玄理应包括三玄和佛理。虽然玄言诗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却不该被忽视。由于受到沈约、刘勰、钟嵘等人对玄言诗的评价的影响,后代的评论者没有给予玄言诗足够的重视,评价往往不高。同时由于玄言诗的大量亡佚,给后世的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要弄清玄言诗流变的原因,把握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有必要首先梳理出玄言诗的发展脉络,勾勒其全貌。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以玄言诗的发展及其不同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玄言诗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分析玄言诗的不同类型及对诗歌发展的作用。 第一部分“玄言诗的发展概况”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玄言诗的起源。着重考察何晏、阮籍、嵇康的创作在玄言诗的产生上所起的作用。第二章谈玄言诗的发展。西晋玄学的流行对玄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玄言诗的发展与玄学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两晋之交玄言诗重又复苏。第三章玄言诗的兴盛。东晋玄学盛极一时,对士人生活的影响就是清谈的进一步兴盛,而且偏安江南后士人流连山水,热衷于通过山水自然来悟道,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也使玄言诗出现了新面貌,不只是单纯说理,而有了相当一部分借助山水景物来表现玄理的作品,《兰亭诗》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佛教的流行使玄言诗也表现佛理。第四章玄言诗的衰落,这是文学按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谢混、殷仲文的创作预示着主流文化创作群体将创作的热情从表现玄理向刻划山水转移,这对后来谢灵运大量写作山水诗有启发意义。而陶渊明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主流文人不同,写作田园诗,将枯燥的玄理变成对普通生活的切实感悟。他与谢混、殷仲文是殊途同归,从不同的方向结束了玄言诗。 第二部分“玄言诗的不同种类及其评价”。这一部分依据玄言诗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三类。一种是直白说理的玄言诗,虽然语言生涩,但扩大中国诗歌的表现主题,促进哲理诗的成熟。一种是通过描写山水景物来表现玄理的,虽然诗中山水刻划的目的是为悟道,个性色彩不鲜明,但描摹技巧的不断熟练,影响了山水诗的创作。还有一种是叙述体玄的过程与境界的,这一类比较少。今天看来玄言诗的艺术价值不大,但它在中国诗歌发展中的铺垫作用却不可小视。